由華為前員工竊密案看知識產權保護缺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3日 11:40 工人日報天訊在線 | |||||||||
本報評論員郭振綱 據《中國青年報》12月9日報道,因涉嫌侵犯商業秘密罪而引起廣泛關注的“華為前員工竊密案”,昨天在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宣判。法院以侵犯商業秘密罪對華為前員工劉寧、秦學軍、王志駿作出一審判決,3人被判2至3年徒刑并處罰金3萬至5萬元。
因非法使用商業秘密而獲罪的事,尚屬罕見。說罕見,是因為以前盡管也曾發生過泄露、非法使用商業秘密的事,但多數企業并沒有追究,即使追究也多是要求民事賠償,而通過刑事程序追究當事人刑事責任且被判處刑罰的,則非常少見。因此,這宗案件的處理向社會宣示:第一,侵犯企業商業秘密的人有可能付出更大的代價;第二,企業應重視商業秘密的保護;第三,國家對商業秘密的保護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第四,知識產權的保護已成為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和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實際上,除了“華為前員工竊密案”,近來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一系列活動也充分說明問題——據《新京報》報道,12月7日,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與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在京簽署了保護知識產權諒解備忘錄;與此同時,來自最高人民法院的消息,今年年底前我國還將出臺司法解釋,降低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在刑事制裁上的門檻,將對在線盜版、假冒侵權產品等行為的刑事處罰作出明確規定。上述報道從不同層面向我們傳遞出同一個信息:強化知識產權的保護勢在必行。 知識產權不僅包含諸如專利、商標等工業產權,也包括商業秘密這樣的非專有技術。曾幾何時,不少企業并不十分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其表現為:一方面,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被人盜用、搶注和隨意使用專利、商標、商業秘密的現象比較普遍,比如,前不久媒體報道的海信商標在國外被人搶注,影響到企業海外市場的拓展,就是例證之一;另一方面,隨意使用他人企業專利的行為也是存在的。如今,在知識產權保護已經被普遍重視的背景下,任何不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的做法,不僅可能受到市場的懲罰,同時還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正因為如此,“華為前員工竊密案”才有了不同于一般企業糾紛的重大法律意義。 商業秘密作為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蘊涵著巨大的商業價值。只不過,相較于專利、商標等顯性知識產權,許多人對此的認識有限。如果說,時至今日一些企業對專利、商標的保護仍然存在漏洞,那么,對商業秘密的保護就更顯得蒼白和不足:保護意識缺乏,采取法律手段保護的更少。“華為前員工竊密案”的處理,給一些不重視自身商業秘密保護的人以警醒,給惡意違背誠信義務泄露他人商業秘密的人以警告。從這個意義上說,所有的企業都應從中看到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性,重視自身知識產權的保護;所有的企業員工都應該從中有所領悟,做遵紀守法的公民。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