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全部了解兒女心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9日 11:38 信息時報 | |||||||||
龔明俊 常聞“可憐天下父母心”,讀到這則新聞,我算是服了“老媽老爸”們。家住海珠區的程女士為了了解自己15歲兒子的真實想法,便冒充“網友”與兒子聊天,從中竟然了解到很多兒子平日里不肯跟她說的秘密。而且據了解,這樣的父母,這樣的作法,現在還真不少見(《廣州日報》12月8日報道)。想問這些“老媽老爸”們,兒女心事,為什么一定要“了
客觀地說,父母也是想教育好孩子,但孩子是相對獨立的社會個體,應當擁有自己的獨特空間。有些事情,有些心理,確實不想讓親人了解,不想在親人面前做個“透明人”,認為有個人隱私更有“尊嚴”,所以,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代溝”完全是自然現象。因此,孩子對隱私的自我“加密”并非不對,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可有些父母總想把孩子的里外都看個透。像市井中的密探,越是孩子要隱藏的東西,父母的興趣越是大,追問啦,看日記啦,請“間諜”啦,跟蹤啦,現在又多了一個方法:上QQ聊天!冷靜地想一想,父母達到目的后又能怎么樣,就能管好自己的孩子了? 過分要求孩子透露個人信息,這是中國家庭教育的誤區。這個誤區一是來自傳統,認為孩子是父母私人的產物,有任意處置權。而這在今天已經是個錯誤的觀念,父母有承擔家庭教育的任務,但沒有限制孩子自由的無限權力,孩子的隱私權要得到保護。 因此,不妨來個“無為而治”,當孩子不想讓我們知道的心事,做父母的就別刻意追問,更別想方設法一定要知道。父母從心里放心孩子,這是最重要的。當孩子感覺到父母的坦蕩之后,自然受到感染,也會坦蕩起來,因為他們相信父母會尊重自己,有些能說出來的自然會說出來,而有些不想說出來的,父母也不會怪自己。如此,一個和諧的家庭教育關系就建立起來了,孩子也會因此擁有更健康的心理和生活,而父母教育的目的與孩子的尊重都實現了,豈不快哉。 有些家長思考問題的基點就錯,沒有把孩子當作一個即將獨立的坦蕩的人(公民)看待,因此會用有違法嫌疑的方式教育孩子,恰恰這些方法很容易再次傷害孩子,使得教育關系陷入困境,并會無限惡性循環下去。很大程度上,只要孩子在法律的框架內生活,不了解他們就是最好的“了解”。道理其實非常簡單:教育需要信任。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