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作為生活方式的文化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9日 10:44 南方周末

  作者:李大華

  文化產業在廣東方興未艾。最近剛剛在深圳舉辦的文化產業博覽會更是把文化產業作為一個大的行當炒得熱火朝天。如今,政府和社會都如此重視文化,這當然是一大好事,表明我們這個經濟正在騰飛的國家除了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物質生活條件之外,也在注意人民生活的精神需求和品質。在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我們國家一直在進行不要文化的
革命,似乎文化是影響我們與傳統徹底決裂的重大障礙,不把它掃得干干凈凈便不能過上一種更好的日子。現在大家都意識到,沒有文化的日子再好也沒意思。因為說到“人”,就必定會聯想到“文”,“化成人文”乃是人與動物相區別的根本標志,也就是說,人的本意就包含了文化的含義在其中。所以,人一定要過有文化的生活。這里,我想既沒必要給本來已經火熱的文化產業添上一瓢油,也沒必要潑上一瓢水,倒是需要冷靜地考慮文化建設中的一些問題。

  現在搞文化建設,有一種傾向,以為在一個短的時間里搞了多少個文化項目,搞了多少次活動就算是文化了,就能“代表先進文化發展方向”了。這種搞運動的老方式也同過去一樣有效,轟轟烈烈,在資源高度集中的現有體制下,政府要干什么是很容易的。但是,運動式的方式極其容易把文化建設當成一種目標,在規定時間里完成它,卻忘了目的是什么。這個問題我在過去的文章里曾談到,我們容易為一個一個的目標左右,不停地奔向它們,但卻不知道為何這樣做,實際上,我們喪失了自己的方向。比如,我們過去普及大寨縣,普及大慶式企業,有什么樣的結果呢?道理很簡單,那個目標并不是我們所需要的。我不是說不需要任何目標,而是說應該想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么。在一個目的清楚的條件下,有目標并不是壞事。問題是我們經常設立的那些目標只是滿足了業績上的虛榮心,或者是應付上方的檢查評比。如果那樣的話,文化就不再是我們生命中所需要的,不是生活方式上的講究,而是外在的、與我們無關的東西。

  文化的建設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三五年就能搞成什么結果,而是要看我們實際做了些什么事情。最終的目的是我們要追求的,但不是完成了建設才能夠過上文化生活,而是建設過程本身就是文化的生活。在西方國家,許多建筑物乃是一百多年才完成,那才是千年大計,一旦完成,就是不朽的杰作,而建設過程本身也就成為了當地人民的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如今看到西斯廷的米開朗琪羅的畫,也是畫了很多年才完成的,甚至主持人教皇到死也沒有看到它的完成。重要的是,畫的過程就是文化了,當時的人們都知道米開朗琪羅正在天庭上做巨大的畫。它給人們帶來的不僅是懸念和期待,也是生活與價值的追求。

  我以為,文化建設的目的是使我們過上文明的、講究的、富有品質的生活。比如說,建設一個大的購書城,這購書城本身并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即不能說明我們已經過上了文化的生活,如果我們習慣于在空閑的時間逛書城,幾天不去就覺得生活中少了什么東西,那就是我們的文化生活方式了。所以,逛書店是真正的文化生活。不是建設了多少個文化設施,就等于人們過上了文化生活。在這個意義上說,文化建設應該考慮到人民的文化需求,使人們實際地過上富有文化內涵的生活。新建文化設施屬于文化建設,維護舊有的文化傳統也是文化建設,大的文化設施是文化建設,小的設施也是文化建設。總之,文化需求是第一重要的。因此,不應當把文化看成是外在、強加給人們的,而是內在的需求,“尊重人民群眾的創造”,也應該從這個方面去理解。

  搞文化建設,建設者、尤其是主持文化建設的人應當是文化人。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形,一個地方本來還有點文化,諸如有一些古老的文化設施,有自己的歷史,有自己的文化傳統,現在大搞文化建設,反倒越來越沒文化了;也有些新建的文化設施,自身卻沒有任何文化含義。這也就是說,我們有些文化建設實際是搞沒文化的建設。這不能說建設者用心不好,想搞文化建設的人都是好的用心,都想為人民辦點好事,可實際效果是好心辦了不好的事。原因在哪里呢?在于自己沒有文化,缺乏審美能力。曾幾何時,在廣東流行的那種越是豪華越是有文化的觀念,導致了多貼些瓷磚、多貼些豪華玻璃就是美的現象,結果,廣東為全國做了個很壞的示范,連富有自己建筑藝術傳統的江浙也學起廣東,從而使本來有文化也變得沒文化了。把不美的看作美,把時髦看成文化,這是當前文化建設的大敵。避免這類情形的辦法有兩個:一是補上文化與藝術的課,二是請懂文化和藝術的人來把脈。我們幾十年的教育體制是沒有教人的審美觀的,學文科的人或許只在大學學了丁點兒,有的連丁點兒也沒學到,更遑論學理工科的人,甚至于連學建筑學的人士也不懂建筑藝術。這個先天不足只能靠后天補習。現在有一種不健康的心態,即權力意味著一切,掌握著哪個方面的權力就好像是那個方面的專家。要知道決定的權力不等于知識的權力,有人將培根那句著名的話翻譯成“知識就是權利”,是很有道理的。總之,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或無知,才是最重要的,正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智也。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新浪財經24小時熱門新聞排行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彩 信 專 題
圣誕節
圣誕和弦鈴聲專題
3DMM
養眼到你噴血為止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 <dd id="u2uuq"></dd>
  • <small id="u2uuq"></small>
    <code id="u2uuq"></code><dl id="u2uuq"><noframes id="u2uuq">
    • <td id="u2uuq"></td>


    •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