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證會不能逢“聽”必“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9日 08:27 中國財經報 | ||||||||
聽證會多起來了,這是好事,說明決策民主化在前進。但是,從已經舉辦過的許多價格聽證會來看,聽證會大有變成“漲價會”之勢,幾乎是逢“聽”必“漲”,這就不大好了。長此以往,聽證會必然失去意義,而且讓人生厭。 眼下涉及價格的各種聽證會,幾乎都等同于“漲價會”。即便反對的聲音很大,只要有關方面要漲,價格還是會漲上去。最近的例子,要算北京舉辦的六大世界遺產旅游景點
聽證會流于形式的事例很多。今年夏天,南方某市要提高電價,遭致市民一片反對,甚至有行家指責電力部門實行高福利高待遇,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認為完全可以通過節約和加強管理,把電價控制住,但最后聽證會照開,電價照漲;還有一個東部城市因“西氣東輸”,天然氣接到市區,所有煤氣都要轉換成天然氣,老百姓以為氣價要下來,高興了半天,有關方面卻說成本加大了,氣價要漲。 于是召開聽證會,老百姓提了一大堆意見,最后氣價還是漲了三分之一。這樣的“聽證會”多了,老百姓怕了,逢“聽”必“漲”,老百姓開始對聽證會不感興趣了。 應該說,實行聽證會制度,是我國公共決策民主化的一個體現,是政務公開的一大舉措,但聽證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就有點形式主義甚至是愚弄百姓的嫌疑了。既然要聽證,就應該打心眼里尊重民意,傾聽群眾呼聲,接受群眾監督。聽證會的重點,應該是充分聽取不同意見,而不是根據決策者的意愿,選擇一些代表為自己的理由幫腔,把不同聲音作為民主決策的幌子一聽了之。 說到底,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再好的形式,如果內容脫離群眾,都會為群眾所唾棄。 (許群)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