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必須豎立 資源節約型道路非走不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8日 18:45 新周報 | |||||||||
特約撰稿 劉安民 12月5日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著力推進改革開放,被大家總結為一條紅線(發展觀),兩大重點(調控和改革)。會議提出的六大任務中,“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特別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健全技術研究和開發體系”,“節約能源、資源是優化結構的重要目標。必須
中國上一輪經濟增長,是以城鎮化和重化工業為背景。重化工業的一大特征就是高消耗。在經濟發展上,以房地產、汽車、信息產業為龍頭,帶動鋼鐵、水泥、鋁業的高速增長,并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一起,引致通貨膨脹和局部的經濟過熱,終致宏觀調控。 那些局部過熱的行業,恰好是鋼鐵、水泥、電解鋁、汽車和房地產。 但宏觀調整的背后,則是資源的約束,特別是能源瓶頸的約束。 教科書上說中國地大物博,可中國恰恰是個資源貧乏的國家。中國水資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森林資源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5,耕地只占世界的7%,人口卻占世界的22%。據國務院國資委經濟研究中心宏觀戰略研究部部長趙曉博士,2004年8月19日發表的《日本在走下坡路嗎?》一文的有關數據表明,2004年,中國GDP總量占世界總量的4%,石油消費卻是世界第二,發電量消耗占全球的13%,鋼材消耗占27%,水泥消耗占40%,煤炭消耗占31%。中國已成為世界的大工地,全球生產的1/3的水泥、煤炭、鋼材都運來還不夠。鋼材漲價,煤炭漲價,電價上漲,油價上漲,海運價格上漲;2003年全國有22個省份拉閘限電,比上年增加10個,2004年夏全國電力缺口達到3000萬千瓦。由能源瓶頸所引發的煤炭供應緊張,進而導致各地煤礦不顧安全加大生產,終致礦難事故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 如果不是資源瓶頸的約束,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可以達到13%,而不致引起過熱。可上一輪經濟增長,增速最高也只有9.7%,資源供應不上,讓我們不得不進行調控。 中國單位能耗每千克油當量所產生的國內生產總值約為0.7美元,低于印度等許多發展中國家,日本卻高達10.5美元,相當于中國的15倍。日本亦是個資源貧乏的國家,同樣的資源和能源,日本創造出15倍于中國的產值來!而按世界銀行2004年《全球發展指標》統計,2003年中國的GDP為1.4萬億美元,日本為4.3萬億美元。中國西北部有大片國土為水資源所困,以色列亦為一個水資源貧乏的國家,但以色列的節水農業模式,足可以讓中國很多地區發展起來。 換言之,如果走上資源節約、能源節約之路,同樣的消耗,亦可以支持中國數倍于現在的經濟規模。 另外,重化工業很容易造成污染。中國如果不解決污染問題,資源將因為污染而更為貧乏。為此,我們更需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健全技術研究和開發體系”,發展無污染、低消耗經濟。 所以,對于資源貧乏的中國來說,科學發展觀必須豎立,資源節約型道路非走不可。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