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機制缺位 中國航油巨虧暴露公司治理缺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8日 10:17 南方都市報 | |||||||||
在調查報告出來前,我們無法斷言中國航油在石油衍生產品交易中產生的5.5億美元巨虧到底是怎么回事。 中國航油恰恰代表了全球大公司的潛在風險,即股東與經理階層的隔離。當權的經理人在公司風險機制不健全或缺位的情況下,往往船離道走。
這“傷口”也揭示了中國國有企業作為商業實體運營的潛在風險,并讓人質疑中國企業的公司治理問題。 質疑理由一,中國航油押注油價下跌釀成巨虧,交易額遠超出公司內部限額,按其規定,如果公司交易虧損額超過500萬美元,應通知公司高級管理層并停止交易。但很明顯,中國航油“流血”時,內部的風險機制完全沒有啟動。 質疑的理由還有,中國航油明知已出現巨額虧損,卻沒有及時披露虧損情況的嚴重性;母公司在知道中國航油巨額虧損的情況下還配售了15%的股票。 中國航油在許多方面都是中國經濟中矛盾因素的集中體現。它由國家控股,卻由思想獨立的管理人士經營;它在一個業務領域中具有實質性的壟斷經營權,但又渴望在國有石油巨頭控制的各個領域發起挑戰。 客觀原因,中國上市國有企業仍然沒有,也很難把股東權益提高到超越政治考慮的層面。上市公司與母公司、中國政府之間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比如,中國航油總裁陳久霖同時也是母公司中國航空油料集團的副總經理。而基于中國石油市場的獨特機制,中航油集團長期操控著中國民航領域航空燃油的分銷業務,包括政府實施價格控制并且保證中國航空油料集團盈利經營,使國內生產的航空燃油比國際市場價格更高,也使其占據了持久的壟斷地位。 就市場運作情況分析,期貨交易根本不符合中國航油操作。因為中國航油母公司的資產是中國的國有資產,其余是其他股東的資產,沒有誰授權中國航油去冒這個可能滅頂的風險。 以政府來說,監管機構說了10多年的國有企業必須小心甚至禁止從事期貨交易的話題又得重新被提起。但是,在設立可靠的層層風險控制機制的時候,政府是否需要考慮,更多地放寬石油貿易市場的準入條件,讓民營企業和外資進入,否則,一旦遇到國有企業里的“冒險家”,要保障中國石油安全,可能適得其反。 也許,中國航油出現問題可能會給供應商提供一個直接面對終端用戶的機會?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