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的廣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8日 03:56 第一財經日報 | |||||||||
廣告是危險的。 那句有名的廣告語:Just do it!出自wieden+kennedy廣告公司現任的創意總監吉姆.李斯沃(JimRiswold)之口。李斯沃最崇拜的人物是毛澤東,他的家里有一幅安迪.渥沃為毛澤東畫的肖像。但就是這么一家公司,最近卻因為其創作的一則耐克廣告“恐懼斗室”在中國乃至亞洲一些國家掀起軒然大波。
廣電總局通知所提及的“恐懼斗室”廣告是耐克公司多年來的全球廣告合作伙伴wieden+kennedy創意制作的,在日本東京完成。 wieden+kennedy公司的口號是:給人們需要的,而不是他們想要的。這種思路將耐克引向了今天的局面。 廣州的廣告人格雷認為,廣告中既有主流思想的表達———消費使人滿足并快樂,合家歡樂,工作就能富裕,童真,愛心,關懷等,人類理想的世界大同變成全世界的孩子手拿可口可樂在一起唱歌;也有反文化烏托邦的寄托———耐克廣告宣揚的反叛和自我。最著名的革命廣告莫過于蘋果電腦的“1984”,廣告將“1984”的故事形象再現,用“老大哥”象征IBM等壟斷勢力,而蘋果電腦正是暴政體制的摧毀者。 看看wieden+kennedy是誰創建的吧!上世紀60年代,新左翼勢力一分為三,其中一部分沖入商界、娛樂界、科技界,例如蘋果的喬布斯,著名影人芭芭拉.史翠珊,而wieden+kennedy廣告公司做耐克廣告的人也在其中。這批人用廣告將他們的思想和商業結合,締造了像NIKE、IKEA、LEVIS、DIESEL、KOOKAI、BENNETON等一大批反文化品牌,當反消費文化的思想和最消費化的品牌結合,則成為最奇妙瑰麗的后現代社會風景線。 格雷認為,廣告確實是消解意識形態緊張和革命行為的最佳知識工具,因為革命和反叛可以堂而皇之成為廣告訴求的主題,這種不知廉恥的行為恰恰又有反文化的道德模糊傾向作支撐。所以,在西方廣告可能比政治家的競選口號更具備“政治正確”性和多元豐富性。 再看看這則廣告片的主角怎么說吧!“恐懼斗室”廣告片意在推廣第二款以詹姆斯命名的氣墊運動鞋,畫面中能找到70年代李小龍的影片《死亡之城》的影子。詹姆斯說,“我只是在表達我對李小龍的尊重,我一直是他的忠實影迷……我喜歡他的運動天賦,柔韌性和靈活多變的風格,他所做的一切都那么令人難以置信。”(汪小意 程悠悠)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