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真是農村中等收入主體嗎 一縣如何代表全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7日 11:20 南方都市報 | |||||||||
中國觀察之黨國英專欄 昨天在新華網上讀到一篇文章,說“農民工成為中國農村中等收入者主體”,依據是安徽省社會科學院學者主持的一項調查。這項調查表明,在安徽當涂縣,農民工群體占勞動力人口的比例為23.3%,而他們的年收入在8000元-25000元之間的比例高達61.8%。我相信這項調查是真實的,但是在新聞報道中把它作為全國形勢的一個反映,則是令人懷疑的。因為
有一個規律,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民打工者,其收入水平也超過一般的打工者。道理很簡單,農民進城打工時,要把打工的收入和自己務農的收入相比較。農村家庭經營的收入是打工者的機會成本;家庭經營收入越高,機會成本也越高。如果打工收入不超過機會成本,農民是不會出去打工的。按這個道理,當涂縣農民工的打工收入應該是比較高的,因為他們那里的農民家庭經營收入比較高。 按我對其他農村地區的調查,打工者的收入不容樂觀。在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民年收入水平在2500元左右,有的地方年收入水平更低。這些地方的農民在打工時,只要年打工收入水平高于年家庭經營收入水平,再加上農民的交通費用等方面的補償,打工就會成為一種選擇。所以,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收入水平一般不高,會遠遠低于當涂農民工的收入。據我在河北某地的調查,農民工的年收入一般在5000元以下,扣除城市生活的費用和交通費,能郵寄回家的錢是很少的。一般女工能給家里多郵寄一點,男工就很難多寄;年齡大的會多節約一點,年輕的就很難。在河北某地的一個工廠,女工每天勞動十二三個小時,一個月下來能掙300元。她們接受這樣的工資條件,實在是因為她們在家庭經營中的收入很低,打工的機會成本也很低。 同樣的新聞報道說,農民走出農村與繁重的農業生產的體力勞動有關。這個說法也不確切。事實上,在中國目前的經營規模之下,農業勞動的體力負擔并不重。中國平原地區農民已經能廣泛使用機器耕作,也能使用除草劑,體力消耗大大下降了。在西北的許多地方,山地種植也逐漸放棄了,體力勞動消耗也大大降低了。農民走出農村打工,主要原因還是打工的機會成本小,就是說他們是隱蔽的失業者。 在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里,農民打工者代表的農村階層,總體上還是一個低收入階層。一些高收入者是會有的,但他們往往進入了城市就業市場的中端乃至高端部分,這部分的就業量不會很大。大部分農民工還是要進入低端服務業和建筑業領域。我注意到,北京的裝修業收入比較高,其打工者主要來自安徽長江沿線的農村地區,此外還有一些浙江人,他們在家鄉的收入本來就比較高。北京大部分的餐館服務業打工者和拾荒者,則主要來自河南等貧困省份。如果打工者的收入能普遍達到年收入8000元至25000元,則意味著中國的勞工成本大大增加了,因為這個收入水平已經超過了全國城市的平均工資水平。這樣,中國的工業品就不會有目前這種競爭力了。所以,新聞報道中的判斷是不大符合邏輯的。 未來,在城市經濟和農村經濟的互動作用下,農民工的收入水平會逐漸提高,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農村中的中等收入者將不是打工者家庭,而是兼業者家庭。在勞動力轉移到一定程度以后,一些家庭有可能耕種20畝左右的土地,同時搞一些養殖業,還有一個或兩個勞動力就近打工兼業。這樣的家庭的收入可能超過城市低端就業市場的勞動收入。這種情況的出現符合一般經濟規律。我們為這個前景的出現還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本期專欄作者 黨國英: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秋風:九鼎公共事務研究所研究員 本版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