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財政政策實施7年功成身退 別了凱恩斯先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7日 04:13 第一財經日報 | |||||||||
特約評論員吳敏 進入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的中國,終于顫顫巍巍地甩開了形影相隨七年的拐杖———積極的財政政策。 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在學界和業界早已爭論了很久,但本月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
積極財政政策功成身退,在中國經濟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自1998年以來增發的9100億元人民幣長期建設國債,有力地拉動了內需,促進了國民經濟健康平穩運行:物價相對穩定、就業充分增長,國際收支連續幾年“雙順差”、經濟持續保持近兩位數的發展。積極財政政策實施的七年,是中國經濟高速、穩定發展的“黃金七年”。 積極財政政策的國際名片稱為“凱恩斯主義”。根據凱恩斯的主張,經濟蕭條、通貨緊縮時,采用擴張性財政政策,以刺激國內需求,從而達到經濟增長的目的。這一良方在世界經濟史中屢試屢爽,其最著名的廣告就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的“羅斯福新政”。雖然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現西方市場國家的滯脹給“凱恩斯主義”留下了一些遺憾,但這些困境并不能抹去凱恩斯主義的貢獻。 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后,中國為阻止全球經濟的衰退,以“人民幣不貶值”來穩定全球金融市場和國際貨幣體系,但承諾的代價是物價低迷、失業增加、出口受挫、經濟增長乏力等,為了使中國經濟重新駛上快車道,1998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應運而生,且持續了七年之久。 積極的財政政策選擇目前退出,時機較為合適。自今年五月份已來,控制投資規模已是宏觀調控眾矢之的:物價指標CPI居高不下、企業利潤盆滿缽滿、民間投資急劇膨脹、GDP高速增長。這些都為積極財政政策退出提供了較好的條件。 不過,穩健的財政政策雖有助于防止經濟大起大落,控制通貨膨脹,但是隨著積極的財政政策逐步退出,在中國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方式下,如果其他投資方式如民間投資未能積極跟上,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還得拭目以待。 從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看,目前消費需求仍未有效啟動。雖然今年10月份,全社會零售總額達到了14%以上的增長,達到近幾年來的歷史最高點,但是如果剔除物價因素,其增長則只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此外,啟動此輪經濟增長的汽車和房地產消費需求,由于目前產能過剩或價格偏高,其后續消費能力將極為有限,從而對經濟增長的推動能力將會有限。 從出口看,雖然中國今年貿易進出口仍然保持順差走勢,逆轉了年初的逆差局面,但部分歸功于5月份以來的宏觀調控。但是在保持國際收支平衡的大背景下,明年很有可能保持逆差或微幅順差,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將減弱。 從投資看,雖然目前隨著中國投資體制的改革,資金來源已呈多元化發展,如私人資本投資領域的擴大,以及外商直接投資隨著WTO進程的長驅直入。但是,在目前人民幣升值壓力下,外商直接投資的規模、利用方式以及結構調整等,都將是下一步引進外商直接投資應該重新審視的問題;而民間投資由于目前禁區尚多、投資規模偏小,仍不能代替“國家隊”的功能;此外,中國股市仍是“蜀中阿斗”,無法承擔中國經濟增長的“融資重地”之職;銀行也由于商業壓力和宏觀調控,對企業融資的風險控制非常審慎。 因此,對于告別凱恩斯主義的中國來說,目前其當務之急是加強投融資體制改革、促進投資多元化;下決心解決目前股權分置格局,促進資本市場的發展,恢復其本質的融資功能;此外,還應盡快拆除民間資金進入壁壘,讓其享受和外資、國資一樣的“國民待遇”。唯有這樣,在失去促進經濟近年良性發展的積極財政政策這一魔杖后,中國方能保持高速、健康、持續、穩定的發展。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