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務需要制度激勵和公眾參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6日 09:21 新京報 | |||||||||
12月5日是國際志愿者日。目前丹麥有80%的青年參加過志愿服務,英國和日本有50%的公民參加過志愿服務,而美國志愿者每年創造的GDP高達2000多億美元,創造的就業機會更是驚人。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推動社區志愿者活動,隨后推動青年志愿者活動,雖然目前志愿者隊伍初具規模,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12月5日《北京晚報》報道,一些民間公益熱線組織最頭疼的問題竟然是缺少志愿者。
我國志愿服務不足、志愿者缺乏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公眾習慣于依賴政府,不愿“參與自己的生活”。公眾對志愿者組織和志愿者的認知有限。第二,一些政府部門對發掘志愿者資源重視不夠,還沒有認識到動員志愿者資源對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還缺乏培育和發展志愿者組織的完善法律、法規。由于民間志愿者組織不發達,公眾缺乏參與社會生活的渠道和多樣化參與的選擇。第三,在政策層面缺乏積極的制度激勵公眾參與志愿活動,在國家層面沒有形成廣泛的志愿精神與志愿文化。 第四,一些政府部門在推動志愿服務時仍然習慣于借助行政力量,這也制約了民間志愿者組織的空間,影響了社會參與志愿服務的活力。 一方面,志愿服務可以有效動員民間資源來解決轉型中的社會問題;另一方面,在市場經濟下,社會需要樹立一種甘于奉獻、樂于助人的價值觀。為此,筆者有如下建議:政府需要進一步通過各種政策法規,積極促進和培育志愿者組織的發展,特別是給民間自發的志愿者組織更大的發展空間,使公眾有更多參與的渠道。例如,民間社區志愿者組織的備案制度,政府購買民間志愿者組織服務的制度。 各類志愿者組織不僅需要有更豐富的項目設計吸引公眾參加志愿活動,也要讓志愿者更多參與組織的決策過程和評估過程,培養志愿者參與的積極性,提高志愿者參與的持續性。另外,志愿者組織自身也要規范行為,加強志愿者管理,增強組織的公信力和生命力。 社會各方面還需要有更多的激勵措施鼓勵志愿行為、培育志愿文化。例如,建立頒發志愿者服務證書的制度;政府、企業和大學可以將學生參加志愿服務的時間和內容等,作為升學考核和選拔錄用的重要參考依據之一;國家定期依據志愿者服務時間和業績,給予志愿者精神方面的獎勵;完善志愿者的社會保險制度等。 □鄧國勝(清華大學NGO研究所)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