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霧再次拷問北京應急體系建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6日 09:20 新京報 | |||||||||
上月末至本月初,北京和華北大部分地區籠罩在罕見的濃霧之中。進出北京的高速路上能見度只有10米,11月30日5條高速路關閉,延誤500架航班。突起的大霧給出行的北京市民帶來很大不便,誘發了呼吸道疾病等,詢問路況的電話也絡繹不絕。從12月4日凌晨開始,圍城三日的大霧才被強冷空氣徹底驅散。 在濃霧鎖京的“危機”面前,雖然北京已啟動了應急預案,所有交警全力以赴采取
這樣,問題就出來了:面對霧災的危險,市政系統及路燈系統為什么不能有效配合?已研究多年的應急預案,為什么沒有包括供電的路燈系統?這令人想起,2001年“12.7”雪災時,數萬居民在艱難中趕到地鐵站,但地鐵職工竟按規定時間下班了。 對今年又因霧災引發的問題,我要問:城市應急聯動系統為什么如此不綜合呢?同時,我認為,對這件事情不能僅僅就霧說霧,而應有深度聯想:眼下京城霧災已過,已出現了短暫的陽光,但一定還會再迎來雨雪。為使市民出行有保障,一定要檢查各種應急預案是否體現了綜合減災的思想。 對由雪、霧、雨、雷暴等極端天氣情況導致的問題,我們不可再“怨天”,而要看城市的應急體系是否準備好了。這不是一般的應急體系,而是綜合防災的體系建設。 比如,為什么只想到冬季雪害,而又忘記了霧災?這絕不僅僅是預測不準的問題。北京路燈管理部門的值班人員,面對此情此景,該怎樣及時匯報,采取應急對策,如延長早上閉燈時間,提前晚上開燈時間等。此外,城市管理部門也應在霧災預案中作出明確要求,其中必須包括城市設施在應急狀態下的投入。事實上,路燈開啟一事,不僅僅在霧天,在夏季暴雨到來的黑暗之前也應重視。 對待城市突發事故或災難絕不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要代之以綜合減災的系統觀協調機制的啟動。在這方面至少要研究如下三點:要努力處理好“四個關系”,即城市經濟發展與安全的關系,市民素質及文化能力和安全的關系,城市立法與安全的關系,利益分配大小與安全的關系。這是樹立城市大安全觀的根本,也是修訂預案,快速行動的基礎。 城市安全度反對盲目的城市經營。城市經營是城市建設的新理念和發展模式,但城市經營的功能決定了其應用的局限性。因為城市發展的重點在于人,任何融入此目標的城市經營項目,都要考察它是不是有利于城市安全及可持續發展。從安全的科學決策出發,城市的科學規劃設計、前期論證要冷靜;傾聽群眾意見、研究安全與可行性時要冷靜;對項目經營方式的分析要有危機意識。 無論是城市安全度的獲得,還是建設“安全奧運”的北京,都離不開城市公眾安全文化意識的水準。安全文化是整個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內容,問題是我們要從觀念與文化、管理與文化、行為與文化、物態與文化等視角去培育公眾的安全文化素質。 □金磊(中國災害防御協會副秘書長)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