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設和規范的缺失 粗放經濟所付出的代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5日 11:22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賀軍 2004年12月1日,陜西陳家山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新聞發言人宣布,井下166名失蹤礦工全部遇難,又在中國居高不下的礦難記錄上添上了166名冤魂。統計顯示,2003年全國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為4.17,即每開采100萬噸煤,有4.17名礦工死亡。我國煤礦死亡率比有些國家高許多。今年僅前9個月,全國共有4100多人死于煤礦事故。而非官方統計顯示的意外死亡
這種情況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為什么中國的煤炭產業要以如此多的生命作為代價?為什么中國始終不能扭轉煤炭產業的這種局面? 最大的理由是經濟增長。與煤炭產業的高死亡率相伴的是這樣一些數字:中國經濟持續保持9%左右的經濟增長;2003年,國內煤炭產量達到17億噸。與此同時,全國的原油進口量還在大幅增長,今年可能接近1.2億噸。即使如此,中國今年仍遭受了空前的“煤電油運”瓶頸,有24個省市拉閘限電。 然而,在經濟增長的背后,是中國經濟的粗放發展。以能源利用為例,中國的能源利用效率與國際標準相去甚遠。中國每噸標準煤的產出效率僅相當于日本的10.3%、歐盟的6.8%、美國的28.6%。 粗放的發展方式,給資源和環境帶來了極大的破壞。根據典型調查和書面問卷普查,研究人員測算出我國采空平均塌陷系數為0.24(公頃/萬噸),測算直接損失系數為1~1.5(元/噸),僅2002年,我國新增采空塌陷造成的經濟損失累計已超過500億元。重點煤礦的平均采空塌陷面積約占礦區含煤面積的十分之一。以山西為例,這個我國煤炭產量最大的省份,采空塌陷災害也最為嚴重。1980年至1999年的20年間,山西生產原煤34.1億噸,相應的采空塌陷面積達到8.18萬公頃,采空塌陷所引發的耕地破壞、地面和地下工程損毀損失約為22.51億元,平均開采1萬噸煤,造成采空塌陷災害直接經濟損失6600元。在我國,經濟發展和資源開發就意味著環境的破壞,這幾乎成為定律,如此粗放的經濟增長,無論如何是不可持續的。 粗放發展的另一個表現就是對安全生產的漠視。僅僅從今年發生的煤礦礦難事故來看,從大型國有煤炭企業到個體私營煤礦都有,這說明國內煤炭安全生產的問題是全面性的。從披露的信息來看,國企對安全生產的投入和重視嚴重不足,私營煤礦更是相去甚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官員在其中扮演了特殊角色。在短期利益的驅動下,應該有的生產規范、管理措施、相關投入,很大程度上被忽視。而其結果也顯而易見,就是生命被漠視,就是每年數千礦工死亡。 有人進行過對比,稱現在的煤炭安全生產情況,還比不上幾十年前的計劃經濟時代。人們甚至懷念在計劃經濟時代對安全生產的管理是相對完善的,在計劃經濟體系內,國家能夠有效地控制安全事故。那么,為什么在經濟發展已經數十倍于改革開放之初的現在,安全生產和管理還不如20年前?顯然,把利潤放在第一位,把利潤和產值看得高于人的生命,必然忽視安全,忽視嚴格科學的管理、安全設施的投入和市場規范。在這種情況下,不出現高死亡率才是怪事! 制度建設和規范的缺失,是粗放式增長的重要特征,這可以被稱為“制度的粗放”。實際上,這種例子在中國的醫療體制、環境與資源保護體制中同樣存在。去年一場SARS疫情,掀起了中國對于公共衛生體制與政策問題的反思,但是,中國每年在煤礦礦難中死亡的人數,又何止數十個SARS疫情?為什么這種嚴重情況不能換來煤炭產業安全事故的徹底改變? 在我們看來,單純從經濟上或是管理上找原因,已經十分蒼白無力。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提高到政治高度,作為執政能力來對待。“以人為本”,應該落實到每一個地方政府、每一個部門、每一家企業。如此惡劣的粗放經營,是與可持續發展不相容的。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