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證明世界遺產保護資金存在巨大缺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3日 09:10 新京報 | |||||||||
除了“高價門票體現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外,申請門票漲價的北京6家世遺單位還給出了另外一個理由:漲價可以“彌補保護資金缺口”。 他們說,這6處世界文化遺產都面臨著長年積累下來的損壞嚴重、缺乏修繕的困境,搶救性修復工作任務繁重,資金缺口巨大。據有關部門測算,為落實“人文奧運”
規劃,到2008年,這6處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維修等費用將超過30億元。這些資金,單靠財政投入確有困難。 對世界文化遺產,首先是要保護,這勿需爭議。所以,彌補資金的缺口是必須的。問題的關鍵是,誰來證明申請單位提出的資金缺口是一個真實的數字。目前這一資金缺口,并沒有審計等權威部門的詳細報告作為依據,專門為此次聽證會成立的“價格專家論證委員會”,也并沒有公開調價方案“符合專家組提出的價格層次”的充分依據。 《人民日報》昨天登載的其中一條讀者手機短信寫道:“故宮高峰時日接待流量是1.25萬人,這個數乘以門票價60元,我算不出來一天收入是多少?如果看看這些景點的工作人員的工資、獎金以及福利,就知道那些門票的錢到哪里去了,為什么總叫著沒錢保護文物?” 這位讀者的觀點盡管有些偏激,但這也代表了一種民意:希望能夠公開這些世界文化遺產的收支情況,國家撥款多少,門票收入多少,其中有多少投入了遺產保護,遺產保護實際需要多少錢,還有多大的缺口,等等。 沒有詳細的財務收支報告,單憑申請單位自己的結論,并把它作為門票漲價的理由,是缺乏說服力的。 其實,回顧近幾年來的漲價聽證會,無論是電力、自來水、天然氣,還是鐵路、公路,許多申請漲價的部門都拿出了“成本太大難以維持”的理由,可是,很少有單位能夠拿出讓公眾信服的收支明細表。對世界遺產保護來說,收支不能公開,公眾難免會懷疑:一是保護資金的缺口有沒有申請單位說的那么大?二是所有的門票收入有沒有都用到了文物保護上去? 消除公眾的懷疑,惟一的途徑就是公開透明。根據《政府價格決策聽證暫行辦法》規定,申請調價的企業要將“近三年經營狀況、職工人數、成本變化、財務決算報表、人均產值、人均收入水平及上述指標與本地區同行業和其他地區同行業的比較” 等材料遞交價格主管部門,政府價格主管部門認為申請人提交的有關財務狀況的說明材料需要評審的,可以指定評審機構對申請人的財務狀況進行評審,并出具評審報告;作為一個法定程序,評審機構要在聽證會上說明評審依據及意見。 倘若說一個壟斷性的國有企業申請價格聽證還需要公開如此詳細的材料的話,世界文化遺產單位作為國家財政支持的文化單位,自己不能創造利潤,因而更具有公益性,它的收支情況更應該公開透明,接受公眾的監督。 北京世遺門票價格的聽證,公眾顯然沒有見到類似的公開材料。那么,保護資金的缺口多少就很難讓公眾信服;即使門票收入可以有限度地補充世遺保護的缺口(僅僅是補充,因為從根本上來說,世遺保護資金的缺口應由政府財政填補),那么在收支不透明的情況下,漲價的理由是否站得住腳呢? □本報評論員艾君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