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買賣虧損緣于利率政策預期不夠明朗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2日 11:37 《第一財經日報》 | |||||||||
特約評論員吳敏 加大貸款投放?還是長債短炒?或是眼睜睜地看著高成本的資金每天做著虧本買賣? 對于絕大多數商業銀行來說,當前富裕的資金如何投放,這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自上周起,銀行間債券市場7天期回購利率再次叩開2%的大門,目前已經滑至1.94%左右的利率水平。 作為中國貨幣市場的基準利率,該利率從此前的2.40%左右一路滑落,目前商業銀行資金富裕程度可見一斑。 從根源看,商業銀行手握重金而按兵不動,主要是目前利率預期不明朗。 升還是不升,是個問題。尤其是在利率預期不明朗的情況下。 利率政策預期不明的后遺癥是,商業銀行為回避利率風險,大量的資金紛紛追逐短期券種或央行票據,而中長期債券卻無人問津,致使目前債市短期券種的中標利率節節走低,本周央行招標發行的一年期央行票據對應收益率3.2844%,創6個月來同期限央行票據中標收益率新低.而同時招標的7天期正回購中標利率為1.63%,直逼央行1.62%的法定準備金利率。 以2.25%或者更高的資金成本,來博取1.94%或者1.63%左右的利潤。商業銀行這種虧本買賣實是無奈之舉,貸款無處投放、中長期債券無人問津、票據市場門可羅雀,目前商業銀行所有的利潤來源,好像都豎著一道無形的墻,富裕的資金無英雄用武之地,只好熙熙攘攘地囤積在貨幣市場逐利。 商業銀行的這種資金運用潛藏風險。目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居高不下、定期儲蓄存款尚未企穩、投資仍然存在反彈可能,央行再次升息的壓力并未完全消除。央行和金融機構需要應對目前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 債券市場早有前車之鑒。 在2001年、2002年中國處于低通脹或通縮時期時,由于銀行普遍惜貸,大量的資金只好在貨幣市場逐利,以致于一級市場中標利率節節走低,30年國債中標利率甚至跌至2.9%左右,隨著中國CPI逐步走升,金融市場步入寒冬。 實際上,市場對央行的利率政策預期不明。以本次升息來看,雖然無論從貸款規模、貨幣供應量增幅、還是CPI指數、以及投資數據來看,5月份或6月份都是升息最佳時機,但是無論是官方文件還是官員言論,升息都無從覓影。 但在10月底,當所有的經濟數據都回落至央行盯住范圍時,利率調升卻突然降臨,金融市場措手不及。 作為一個國家貨幣政策的執行部門,央行完全可以提供給市場一個利率政策的決策依據,給市場一個較為明確的預期。 與此相對應的是,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雖然關于升息的語言也是含混不清,但從其連續幾次升息來看,市場對美聯儲傳導的信息具有充分的預期,因此整個金融市場“馬照跑,舞照跳”。 在目前市場對利率政策目標預期不明的情況下,央行如果利用神秘性來襯托其權威性,可能市場付出的代價更大。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