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經濟形勢選擇人民幣不能升值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2日 09:38 解放日報 | |||||||||
國際收支和國際貿易的“雙順差”,給人民幣帶來的“升值壓力”只是一種表面現象,而且“雙順差”本身也面臨被逆轉的可能. 連續數月,“人民幣升值”的爭論在國內外媒體上“炒”得沸沸揚揚,與此同時,在“升值”預期下,國際熱錢開始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中國。然而,這場口水戰,并未影響中國政府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堅定態度。11月2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出席
“理論上說,存在一個均衡匯率,即在這種匯率水平下,經濟要素可以達到均衡。一個國家的名義匯率如果過于背離均衡匯率,那么這個國家的對外收支就會發生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人民幣匯率的大趨勢,最終是由經濟因素決定的!上海財大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教授昨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發表了上述見解。 縱觀目前國內外經濟形勢,選擇人民幣不升值,無論是對中國經濟還是全球經濟,都是理性的、負責任的。 非市場因素導致壓力 在決定匯率的諸多因素中,國際收支舉足輕重。最近幾年,中國外匯儲備迅速增加,目前已達5000多億美元。人民幣升值論的一個重要依據是,國際收支的這種不平衡,給人民幣帶來巨大的升值壓力。 道理很簡單,日益增長的外匯儲備并非憑空產生,而是來自于每天的國際收支結算。目前在全國各地的外匯結算中,都存在美元過剩的狀況。而央行收進這些美元,增加儲備,其實就意味著在外匯市場上投放相應的人民幣,這勢必增加國內的基礎貨幣投放量。如果簡單地從這個現象上看,美元供大于求,那么人民幣就存在升值壓力。因為人民幣升值,可以緩解這種不平衡,緩解基礎貨幣投放的壓力。 但是,這種壓力只是表面現象。奚君羊告訴記者,外匯市場上美元的過剩,并不是自主經濟行為造成,而是來源于國內的制度安排。一位業內人士曾表示,由于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增加美元儲備一直被當作政府的重要任務,使得國內對于外匯管理一直采取“進易出嚴”的政策,即國內企業和個人手中的外匯必須強制結匯,而用人民幣購買美元卻很難,這使得國內對于美元的需求無法充分實現,導致美元表面上供給過剩。盡管隨著美元儲備的增加,中國正在逐步消除這些政策限制,但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所謂升值壓力,只是在國內特定外匯管理制度下的一種表面現象,并不是說人民幣真的存在升值壓力。 人民幣匯率是高,還是低?只有當這些非市場因素消除后,人們才可能看清“廬山真面目”。 雙刃劍不利經濟穩定 “人民幣的價值過低,使中國出口產品價格低,這使歐美本土制造業處于不公平競爭中的地位,影響當地人就業”———這是主張人民幣升值的一些西方媒體頗為流行的觀點。對此,奚君羊認為,“這過于放大了匯率對經濟的影響!比嗣駧派刀际请p刃劍,并不存在“對誰有利,對誰不利”這樣的簡單價值判斷。 對中國來說,人民幣升值,意味著其國際購買力提高,這對買得起進口產品,或是出國旅 游的消費者有好處,對于那些依賴進口原材料的企業來說,會降低進口成本。但同時也會使國際貿易發生不利變化,現在不少出口企業均在擔心人民幣一旦升值,將導致其出口大量減少。由于目前中國經濟對外貿依存度相當高,出口銳減將使中國的經濟增長處于嚴峻的局面,使就業形勢更加嚴峻。目前,中國經濟增速相對放緩,就業壓力并非明顯緩解,在這種榭魷攏?謀淙嗣癖一懵剩?縵仗?螅?煥?蛩亟???欣?蛩亍?BR> 鼓吹升值的歐美本土制造業,也不一定能從人民幣升值中獲得預期利益。歐美本土制造業碰到的問題,不能簡單地歸咎于人民幣不升值。事實上,世界制造業的轉移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即使人民幣升值導致中國出口銳減,那么歐美市場上多出來的市場份額也會被其他發展中國家填滿,不會就此緩解當地就業壓力。同時,對歐美企業來說,人民幣不升值,意味著當地企業可以從中國買到大量的低成本原料,可以降低當地企業的經營成本。而中國出口中的一大部分,本身就來自于國外在中國投資的企業。有“日元先生”之稱的經濟學家神原英資日前表示:“在日本,有70%的公司不同意中國匯率發生改變,也許60%的美國公司也不會同意。因為,人民幣升值不會給他們帶來好處。” 從更廣的范圍看,目前中國經濟日益融入世界,中國經濟增長,已經直接關系到世界經濟的增長。不少經濟學家認為,東南亞國家能在亞洲金融危機中迅速恢復出現穩定態勢,與他們和中國經濟的密切依存有關,最近幾年,中國經濟的發展使得這一地區對華出口迅速增長。人民幣升值很可能將中國乃至世界經濟處于“不確定”因素中。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個穩定的匯率,有利于中國,也有利于世界。在日前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上,神原英資呼吁日本以及其他亞洲國家幫助中國抵制外來壓力。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蒙代爾已4次訪華,每次都會詳盡地闡述人民幣升值的危害,甚至認為人民幣升值的危害將超過非典。 雙順差存在逆轉可能 國際貿易和國際收支的“雙順差”,一直被當成“人民幣應該升值”的重要依據,但從目前情況看,中國這種“雙順差”的格局已在發生變化。從時機上,人民幣匯率升跌的經濟因素,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在國際收支方面,目前國內對于企業和居民購匯的管制已一步步放開。同時,隨著國內企業海外投資的需求越來越多,購匯手續日趨簡單,這部分的外匯需求將被迅速激活,使資本項目下的收支順差趨向平衡。我國已進入入世后過渡期,國際貿易中出現的收支順差也將趨向平衡。從這點上說,人民幣在國際收支中碰到的升值壓力,其實是一個短暫的表象。有專家預測,到2006年入世過渡期結束,中國企業和個人購買進口產品和服務的潛能將進一步被激發,國際收支上的升值壓力,將逐步消失。 與國際收支情況一樣,國際貿易中順差導致的人民幣升值壓力同樣受到一系列政策的影響,比如對進口產品的限制,對出口企業的優惠政策等。目前,國際貿易的順差正在急劇縮小。事實上,近幾年中國的進口增幅一直高于出口增幅。入世后對進口限制大幅取消、關稅降低以及出口退稅取消等一系列政策變化,“進口快于出口”這種趨勢在今年突然加劇。有預測顯示,今年中國國際貿易順差僅為100億美元,遠遠低于去年256億美元的水平。也有專家預測,到2006年,中國甚至有可能出現貿易逆差。 如果“雙順差”都在2006年出現逆轉,那么僅僅一兩年后,人民幣就可能面臨新一輪貶值壓力。有鑒于此,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是目前最佳的策略選擇。如果現在選擇升值,過段時間選擇貶值,豈非人為制造波動?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有什么好處? 國內外經濟形勢,選擇人民幣不能升值。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