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王小石背后的發行潛規則 > 正文
 

四問證監會:不合理的發行詢價將傷害誰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1日 11:44 21世紀經濟報道

  由于這種“原罪”性泡沫的存在,所以中國證券市場市場化改革的進程必然與投資者的利益背道而馳。

  如果要數出“王小石事件”的積極意義,那么有一點很顯然,那就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發行上市大廳里,已是三月不聞銅鑼聲。盡管此輪新股發行暫停的起源是8月底管理層推出股票發行定價的詢價制度,但“王小石事件”在事實上延長了這種“暫!钡钠谙蓿黾
了股市的喘息時間。

  關于8月底所推出的發行詢價制度,此前市場已經有過不少討論,就制度的內容來看,主要有三大方面的改變:一是規定發行人及其保薦機構應采用向機構投資者累計投標詢價的方式確定發行價格。同時規定了全額繳款、同比例配售、申購及配售情況公告、獲配股票鎖定期等四項主要措施。二是規定以新股發行后的總股本作為計算每股收益和發行市盈率的依據。三是規定披露發行市盈率時所使用的每股收益應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

  應該說,從制度本身來看,確實是向定價市場化方向邁進的一大步。該制度實行之后,機構投資者在新股發行定價中的話語權將大大增強,新股發行的定價將成為擬發行公司、保薦人、機構投資者三方力量博弈的結果,相比之前20倍左右市盈率發行的“一刀切”方式的確大有進步。

  但是,此種市場化的改革放到中國股市缺乏市場化根基的土壤中,效果如何卻令人擔憂。

  今年下半年以來,二級市場一直處于相當的疲弱的狀態,以至于20倍市盈率的發行使得新股上市后屢屢跌破發行價,新股們直面“發不出去”的尷尬。在此種背景下,詢價制度一旦實行,一個可以預見的后果將是新股發行價格平均有所降低(不排除個別公司發行價反而升高),至少將降低到新股能夠賣得出去的程度。

  隨著發行價的降低,一級市場所產生的泡沫將得以壓縮,這是值得投資者拍手稱快的好事,但是,與此同時,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二級市場股票的價格將面臨嚴重沖擊。不妨想象一下,一旦出現10倍市盈率發行的新股,那么當前二級市場平均26倍的市盈率將何以維系?很顯然,二級市場股價不得不繼續陰跌,進行“價值回歸”。

  這樣一來,為發行市場化改革支付代價的又將是二級市場投資者。

  原因何在?為什么幾乎市場的每一次改革,最后的埋單者都是投資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跟成熟的資本市場相比,中國的股市泡沫的存在是既成事實(這一點從A股與H股的價格差距就可以輕易看出)。也就是說,投資者持有股票的同時,也是這些泡沫的持有者。而證券市場將來的發展方向必然是市場化,必然會存在一個擠泡沫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投資者的利益將一再遭受損害。

  此種泡沫存在的原因很復雜,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國股市存在的兩個割裂,即資本不能自由流動造成的境內外市場割裂,以及股權分置造成的非流通股與流通股的割裂(詳見本報11月29日時論《三問證監會自由裁量權制造了道德陷阱?》),另外的原因還有股市發展初級階段存在的很多非市場化現象等等。這些制度性原因只能歸到中國股市的“原罪”范疇。

  由于這種“原罪”性泡沫的存在,所以中國證券市場市場化改革的進程必然與投資者的利益背道而馳。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很多明明看起來是符合市場化方向的政策,在幾千萬股民中間卻都是罵聲一片。

  所以,在中國股市當前的環境下推行市場化改革,是無法形成共贏局面的,而只能是一種利益的再分配。即利益由當前市場的投資者向若干年后(市場化改革初步成功之后)的投資者進行轉移。這種以犧牲當前投資者利益為代價進行的改革是否符合“三公”原則,值得有關監管部門深思。

  從“三公”原則出發,從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角度出發,那么,當前中國證監會首先應該考慮的問題,不是以犧牲當前投資者利益的代價來強行推進市場化改革。而是在市場化改革之前,先解決市場所客觀存在的問題,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接下來進行的市場化改革才可能形成各方共贏的局面。否則,投資者注定將成為改革成本的支付者,而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大家紛紛“拒絕再玩”,市場的繁榮成為空談。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證監會新聞




新浪財經24小時熱門新聞排行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彩 信 專 題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溫柔妹妹之3D篇章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 <blockquote id="e6cee"></blockquote>


  •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