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為了生產不是以人為本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30日 09:44 新京報 | ||||||||
沙河鐵礦事件尚未平息,包頭空難的思考才剛開始,恐嚇“炸彈”還在騷擾北京的商場與超市,11月28日早晨,陜西省銅川陳家山煤礦又發生大礦難,目前發現25具尸體,尚有141人被困井下。 這場礦難并非沒有先兆,并非不可以控制。礦井下的工作面11月22日便已起火,關于沙河礦難的反思正在進行,難道這起事件的有關責任人不知道?面對礦下已起火的大事故
在以冷靜的心態關注空難、交通事故以及一個比一個更讓人心痛的礦難時,我們該從安全減災上做些什么呢?我以為,從普及國民安全文化素質教育入手十分必要,其中加強公務員及管理者的安全文化教育尤為重要。人的安全意識從哪里來? 人的安康自護技能從哪里來?是靠安全教育,靠安全實踐活動,靠安全文化不斷的熏陶。但抓安全文化教育源自各級管理者,源于社會的倫理道德及管理水準。 為此,從強化安全減災的管理創新視角入手,我提出以下思路:第一,我國安全減災管理理念要創新。首先,要用“緊急避險,自救互救”代替“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觀念。其次,“安全為了生產”的說法,不符合“以人為本”的安全準則,應強調生產必須安全,安全是本質的。再次,生產與生活的安全性必須同時弘揚。最后,各級政府抓應急救援管理十分必要,但重在平時的基礎性建設。在這方面,日本“政府防災行政”的做法值得借鑒。它要求政府及企業管理者要高度重視日常的基礎性防災環節建設,不能總承擔“救火隊”的角色。 第二,安全文化建設核心在于考察官員責任心。某些特重大事故的情節驚人相似,究其原因,不僅在于長效安全機制未建立,也在于政府責任未被明確。一個企業、一個城市的安全文化建構不是自發產生的,要靠政府行為的推進。 現代的安全文化模式為:“安全文化=安全意識+安全技能+安全責任心。”這種責任心應是“責任追究制度”與“安全倫理責任”的具體體現。 第三,安全型的價值觀亟待聯合共建。安全文化的建立要經過“無管理秩序期、法制監管期、自我管理期、自律完善期”四個過程。改變行為先要改變思維,否則行為不屬于自己。具體講,作為政府,要考慮全社會的安全文化,重要的是建設好安全功能化管理體系;作為企業,要明確安全風險是企業經營風險之一;各級中介組織是構建安康社會的有力支撐,如開展安全監測與安全檢查等,作用特殊;作為員工,既是保護的對象,又是難以控制的災害之源。 筆者希望,在政府安全文化建構的戰略下,由公務員帶頭,在全國展開國民安全文化建設教育活動。在這方面,特別要從各級管理者自身的教育入手。 □金磊(中國災害防御協會副秘書長)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