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文文:《遠東經濟評論》沒落的警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5日 14:00 中國企業家 | |||||||||
在亞洲商業勃勃發展的時代,一本立足亞洲的著名老牌商業雜志為什么養活不了自己呢 “《遠東經濟評論》周刊改為月刊了!”,在緊張籌備《中國企業家》改半月刊的當口,這個消息讓我感慨再三。 《遠東經濟評論》曾是我們關注、學習的榜樣。1999年《中國企業家》雜志籌備改彩
2002年夏天,我曾有幸到過《遠東經濟評論》總部實地探訪。那年新華在線公司組織了一個媒體考察團,帶國內一些同行到新加坡、香港兩地考察學習。這一路,雖說有《遠東經濟評論》、《亞洲華爾街日報》、CNBC電視臺、道瓊斯亞洲總部等幾家媒體,但我最想看的是〈遠東〉。后來才知道,它們其實都是一家人,都屬于道瓊斯集團!哆h東經濟評論》編輯部,分在新加坡和香港兩地,而且是和其它幾家道瓊斯媒體在一起辦公;在編輯上,幾家媒體有同一個內容總管,在經營上,接受同一個體系管理;《遠東經濟評論》的總編,在這個“體系”中的地位,好像并不怎么“獨特”。這些觀感,和我腦子里一家“獨立的大刊”的形象,的確有點差異。那時覺得,可能這樣才是“媒體集團”,報紙、雜志、電視、通訊社在同一個屋檐下,資源共享,互相配合,才更能發揮互補優勢。現在回想起來,也許一家雜志,最需要的不是資訊共享,而是清醒的獨立意識。 在《遠東經濟評論》看他們的選題,總有一個說不出的感覺:好像它身在亞洲,可心在華爾街!哆h東經濟評論》的文章,雖然寫的是本地商業,但好像并不是寫給本地人,而是給那些身在華爾街的人看的。報道的主體是亞洲商業,但報道的出發點和立場是西方的。亞洲有什么值得(華爾街)關注的企業?這里發生的什么會影響到華爾街?按照股東至上的美式資本主義商業倫理,這里的什么地方又出“問題”了?“華爾街眼中的亞洲商業”,也許更適合做它的口號。雜志的廣告商,也主要是在亞洲尋找消費者的跨國公司,本地客戶的比例不高。在伊斯蘭商業文化和華人儒家商業文化交融的東南亞,這樣一本英文雜志的讀者會是什么樣的人呢?當地商界的主流人群能接受并依賴這樣的雜志嗎? 《遠東經濟評論》創刊已有58年歷史,最早由在香港的外籍人士創辦,主要讀者也是有西方教育背景的本地人。80年代最盛時的“老板”,是匯豐銀行,據說那時銀行大班不怎么管雜志同人采編的事——年贏利只1-2千萬港幣,實在不值得金融大佬們操心。1987年,銳意進取亞洲的美資公司道瓊斯集團買下了《遠東經濟評論》,成為道瓊斯“亞太版圖”的一員。那以后不久,《遠東經濟評論》開始了一系列變革,據說,近12年間換了6名總編,而此前40多年一共只有4位總編。與此同時,《遠東經濟評論》已連續6、7年虧損。 《遠東經濟評論》宣布,它只是由周刊改為月刊,但它早期的一位總編Phlip Bowring卻在香港《信報》撰文說它“上周宣布死亡”,“并非嘭地一聲結束,而是帶點嗚咽地消逝”,“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終結”。 感慨歸感慨,幾個疑惑還是揮之不去: ——在亞洲商業勃勃發展的時代,一本立足亞洲的著名老牌商業雜志為什么養活不了自己呢? 商業和商業媒體到底是怎樣一種共生關系? ——跨區域、跨文化的“外來”商業雜志,在亞洲到底有沒有未來?對我們來說,這個問題也可以有另外一種表達:在跨國雜志咄咄壓力下,本土雜志還有沒有獨立的生存空間? ——被一個整合意圖強烈的媒體集團收購,是否是一件好事? 結合中國一波接一波的財經商業雜志(媒體)創辦潮、并購潮、擴張潮,以上這些問題格外令人迷茫。希望《遠東經濟評論》能引起媒體同行的一些思索。 (牛文文)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