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大選年如何參與中國話語的制造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8日 23:25 南方周末 | |||||||||
□ 薛涌 一般在美國的大選年,中國總要成為兩黨候選人練拳的沙袋。今年還算是運氣,因為有了反恐,有了伊拉克戰爭,又有了需要中國幫忙解決的朝鮮半島危機,這個問題終于沒有成為眾矢之的。不過,美國的“中國話語”并沒有完全改變。比如,美國人失業,那一定是因為大公司紛紛跑到中國建廠房,中國人搶了美國人的工作。前一段通貨緊縮,企業利潤因
這樣的“中國話語”,本來不值得大驚小怪。首先,中國在過去25年經濟擴張了四倍,如今成了世界第六大經濟體,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世界第三大貿易國,有著世界第二大的購買力。中國的一舉一動,確實對人家的生活有著深刻的影響。人家對我們一驚一乍的,也屬人之常情。第二,美國是個選民社會。政治家對選民只能奉承,不能批評。因為到頭來政治家還得靠人家的選票過日子。選民丟了工作,你不能批評人家不夠努力,或者要價太高、技能不足,也不能說是自己犯了什么錯誤。所以適當的解釋,就是到海外找個替罪羊。比如說一切都是中國之過。這樣在國內誰也不得罪,而且自己的責任也撇清了,何樂而不為呢? 不過,在這樣的“中國話語”中,聽不到中國的聲音。中國沒有任何代理人在美國相當開放的大眾傳媒上為中國的利益辯護,被人家缺席審判,這才是奇怪、不該發生的事情。 有人說,美國的媒體充滿了偏見,只會妖魔化中國,你出來辯也沒有用。另一些人也許會說,人家是自由媒體,最終還是會公正客觀的,用不著你自己操心。這兩種看法,都未免過于天真。以筆者的觀察,美國的媒體無法用自由或偏見來簡單概括。其游戲規則,其實最近乎美國的法庭。在法庭上,雙方的律師和公訴人只為自己一方說話,表達一方的利益和看法,講出來的話不可能公正,而更多是偏見。但是,由于各種偏見可以在陪審員面前交鋒,最后還有望達成一個大體公正的判決。事實上,美國的媒體,為各利益集團提供了一個法庭式的辯論平臺,公眾就是陪審員。你在觀察美國的問題時只要各派的媒體都兼顧一些,把各自的陳述對比分析,大致還是能夠得到一個全面、公正的了解。 換句話說,美國國內的問題在媒體上報道,會受到國內各個利益集團的監督。你要是說吸毒是黑人的問題,黑人馬上會出來辯論、抗議,并給出一系列相反的事實。你妖魔化誰也不可能。大家都有自己的“辯護律師”。但是,講別國的問題就不同了。大部分國家在美國的媒體上沒有自己的代理人,沒有自己的“辯護律師”,很容易被媒體缺席審判。所謂“妖魔化中國”,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對付這樣的“妖魔化”也并非完全沒有辦法。辦法就是在媒體這個公共大法庭上給自己請“律師”,參與塑造這個“中國話語”。比如,在美國設立代表中國利益的思想庫,雇用一些中國的美國專家和能夠影響美國政界和媒體的美方人士(隨著美國企業進軍中國,那些在中國有切身利益的美國人越來越多)。這些人在重大的中美糾紛之時,能夠出現在美國的媒體上,用美國老百姓所熟悉和理解的語言習慣表述中國的立場。中國的領導人訪美,在如何應付各派政客和媒體的問題上,事先也應該接受這些思想庫的咨詢。 如今,中國對美國人的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僅Wal-Mart一家連鎖店和中國的貿易,就占中國GDP的1%。每天打開報紙和電視,都能看到與中國有關的報道。不讓人家對我們說三道四是不可能的。然而,這些媒體上的報道,大多是出自美國人(甚至是不懂中文的美國人)之手。從后“9.11”時代全球化的景觀著眼,未來中美的沖突不一定集中在意識形態方面,而可能主要集中在經濟貿易的問題上。在這些日常生活層面的沖突中,如何塑造美國選民的中國意識,對中國的長遠利益就會有至深的影響。因此,中國應該向西歐及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學習,更積極地運用美國媒體的游戲規則,參與“中國話語”的制造。 -本版宗旨:刊登學者獨立的分析、評論文章,點評網絡論壇思想熱帖,為獨立、理性的思考提供兼容并包的思想資源。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