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著巨大的安全價值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6日 11:01 新京報 | ||||||||
據(jù)《新京報》昨日報道,四名未滿18歲的輟學少年,為弄點兒錢花,將一16歲學生綁架殺害后,向其家屬勒索錢財。他們在策劃此案時提到這樣一句話:“反正咱們都是小孩,沒到18歲,法律會從輕的,不能判死刑。” 這個被報紙突出報道的細節(jié),也許并不構(gòu)成此案的特點,但它無疑是令人觸目驚心的。“不到18歲判不了死刑”,這就是那些孩子對法律的了解。他們無疑怕死,但是不怕剝
這樣的孩子是可怕的。 一個只知死的可怕,不知生的珍貴,不知自由、榮譽等等生的價值的人是可怕的。這些價值,在人的內(nèi)心中是不可能靠死刑來保護的,他們或者有,或者根本沒有;或者體驗過,或者沒有體驗過。有過,體驗過,才會格外珍惜,無論是自己的,還是他人的。這些輟學的孩子,有一點對法律的知識(非常可憐卻又可怕的“一點”),但卻沒有人生的情感知識、價值知識、倫理知識。而這些,輟學自然是難以得到的,但即使上學,沒有好的教育,也難以得到。這個案子屬個別的極端案例,它不應(yīng)該導(dǎo)致對刑法刑事責任與量刑標準的懷疑。 實際上,我們的一個基本判斷是:一個社會不能只靠死刑的威懾來實現(xiàn)安寧,也不能只靠死刑來消除人的犯罪意念,更不能只靠死刑來保護生命。這既是事實判斷,也是價值判斷。這樣的事實判斷,已為古今中外的社會史和司法史所證明;而這樣的價值判斷,則基于我們想要一個什么樣的社會,基于人類在刑法上的進步與文明。 我國刑法第十七條規(guī)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yīng)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yīng)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yīng)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第四十九條規(guī)定:“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這些規(guī)定,與其說基于立法者對于未成年人“行為能力”與“責任能力”的精確判斷,不如說體現(xiàn)了他們和社會、時代的基本的人道與文明。也就是說,即使現(xiàn)在擺在我們眼前的事實確實是未滿18歲的人“因為不判死刑”就“趁機故意殺人”,我們也不可能和不應(yīng)該因此就把死刑年齡降低到18歲以下。 因為那不僅意味著我們的刑法水平低于世界法律進步與文明、人道的標準,而且意味著我們的其他方面,特別是教育,低于它應(yīng)該有的水平。 教育是有著巨大的安全價值的,盡管它并不是為了防范殺人的。四名知道“不到18歲判不了死刑”的孩子殺了人,他們犯的罪,不是“知識之罪”,而仍然是“無知之罪”。他們的罪行與“不到18歲判不了死刑”并不見得有本質(zhì)的關(guān)系,但是肯定與缺乏教育有著本質(zhì)的關(guān)系。他們不知道在生、死二者之外,還有別的那么多美好的東西。他們甚至沒有那種人們認為與生俱來的惻隱之心與生命禁忌。而這些,現(xiàn)在看來都是教育才能達到的,至少是教育才能喚醒的。如果一個人只有面對死刑才知道生命的可貴,只有面對監(jiān)禁才體會自由的可貴,那么教育就肯定是缺失的。因為這些都是應(yīng)該早就知道的。 □本報特約評論員馬少華(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jīng)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jīng)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