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被當作招財童子 掛職博士的知識悲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2日 09:38 工人日報天訊在線 | |||||||||
劉海明 博士從政早已不是新聞,把從政的博士“打包”轉借出去,到貧困地區掛職鍛煉,則是“智力扶貧”的方式。博士外出掛職鍛煉,所到之處,受到歡迎自不待言。不過,有一個細節往往是人們容易忽視的,那就是聘請博士來掛職的地方政府究竟怎么使用掛職博士的。
據近日《成都商報》報道,去年10月,廣東省派出第一批掛職博士團,四名廣東博士分別奔赴廣西四地擔任市長助理一職。“對地方來說,引來一兩個掛職博士其實并不是最終目的,因為掛職博士畢竟一年后要走的。”廣西一官員告訴記者,“地方政府最看中博士背后的關系和社會資源,這才是地方政府的‘醉翁之意’”。第一批博士團4名博士中,有兩人因為招商引資有功,受到當地政府的“好評”。 看到這里,我不禁為掛職博士們感到辛酸:人家邀請你們來這里,也許未必需要你的多少聰明才智,關鍵看你有沒有能力把資金和項目帶來。除此之外,掛職博士不過是虛職一個,紙糊的官帽,沒人從內心里看好。如此一來,掛職博士的作用很可能就是個“招財童子”,暫時的“用人單位”壓根也沒想過多學習你的管理經驗,學習你的先進技術,至于說你的治市之道,先靠邊歇著吧。 從理論上說,派出掛職鍛煉博士,應該是一個雙贏的舉措。掛職者通過體驗生活,積累經驗,鍛煉自身能力;接受掛職者的單位(通常是地方政府)通過引進人才,使更多的人接受掛職者的新觀念、新思想,進而影響更多的干部,提高其管理水平。 遺憾的是,掛職單位把掛職博士當成了“流動的兵”,將掛職當成了變相的經濟利用。結果變成了,人才在掛職單位得不到應有的尊重,難怪這些博士也知趣地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生怕自己的多嘴破壞當地官場的“生態”。 哈佛大學的校長薩默斯在北大演講時曾經說過:“當今世界上,一個社會的富裕和成功是建立在如何產生和運用知識。”貧困地區吸收博士團來服務,目的很明確,通過引進高級人才的才智使自己走向富裕,踏入成功的發展道路上。那么,博士來了之后,如何尊重他們,讓他們發揮所長,把人家個人的知識轉化成適合當地發展需要的活的生產力,無疑是關鍵之所在。 運用知識,表面上看是擁有知識者個人的事情,其實最終還要看“伯樂”是否能對知識者如何使用。薩默斯教授的意見是,對于學者,“盡量不去指揮他們,依靠這種想法,從長遠來看,正是這些一流學者的知識才會有價值。” 假如我們對掛職鍛煉的博士,要求他們在掛職期限內產生多少直接的效益,也許顯性的經濟指標上去了,但知識價值卻被扭曲了。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會搞關系、能招商引資的人不少,而擁有博士知識水平的學者畢竟不多。 一個地方的發展要有后勁,光期望幾個“招財童子”一時的奔波,畢竟是杯水車薪。沒有知識的底蘊,發展也肯定沒有可持續性。博士掛職是智力輸出,不是財力饋贈,把掛職博士當成“招財童子”,其實是將知識貶值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