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張保慶:教育產業化流毒必須肅清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2日 07:40 中國經濟時報 | |||||||||
-袁幼鳴 日前,國內媒體競相以顯要位置報道教育部副部長張保慶公開表態:高等教育收費不能再提高了!作為論據,張保慶板著指頭“計算”了農村和城市困難家庭子弟上學負擔之重。國民平均收入是衡量高等教育收費標準重要指標之一,現在,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是,中國內地3個農村農動力的純收入才夠支付一個大學生的學費。
張保慶提出觀點同時披露的一組數字可能為人忽視,卻傳達著重要信息:2003年,全國高校教育收費400多億元,而國家對高校的財政投入為700多億元——以此粗略計算,學生家庭分擔的高等教育年度投入比例已高達35%左右。即使按照富裕國家現階段通行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攤原則,這一數字也驚人的高,大學還有什么理由再上漲收費? 觀察不難發現,近年來,教育亂收費以及“收費大躍進”與“教育(全盤)產業化”被用作口號存在因果關系。因此,遏制教育亂收費必須清除“教育產業化”流毒。教育部看到了內中的厲害關系,不愿為“態度不明確”而“背黑鍋”,近期多次表示反對“教育產業化”概念。 于轉型期的中國經濟社會,諸多概念需要厘清內涵與外延,否則概念本身會變得含混不清。“教育產業化”或是蛻變成了行政部門和學校亂收費的借口,或是淪落為了地方政府與投機商人合謀套取社會資源的工具(如圈地造“大學城”),究其原因,核心在于缺乏基本的界定,沒有厘清(甚至故意不提)教育的那一部分可以“產業化”,以及如何產業化。 譬如,針對企業產權所有人和經理人的EMBA教育自然可以產業化,卻不能用它“偷換”教育這一概念;面對西方留學生的大學對外漢語教育不妨產業化,但當其提供給發展中國家學生時,是不是要產業化,就需要斟酌了。 教育的一部分可以服務產品化,但依據關于國家一般功能理論,以及文明發展史經驗積累,顯而易見,其可產業化比重很小。采用排除法,所謂的“普通教育”,從基礎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包括讓勞動者提高技能的一般職業教育,均屬于不能產業化的范圍——如果“普通教育”也進入市場交易,豈不是對國家功能理論的顛覆?“教育產業化”再往前進半步,就是政府職能“產業化”了,實在荒謬不堪。 令人臉紅的是,圍繞這樣一個基本原則問題,一段時間里,國內一些機構和個人為利而忙,竟然展開了似是而非的鼓吹,還時不時邀請外國專家參加“討論”,可謂洋相出到國際上去。近日,在上海舉行的2004年亞洲大學校長論壇上,“教育產業化”偽問題就冒了出來,結果,發言的亞洲著名大學校長們展開了諄諄教誨,一致反對把大學搞成商業機構。有新加坡大學校長講得比較客氣(另一種理解是“轉著彎罵人):新加坡教育對本國國民不搞產業化,只對外國留學生搞產業化,不過教育部門和學校不管這事,由對外經濟貿易部門管。 如果說轉型國家面子事小,那么,嚴峻的現實是,“教育產業化”作為掩蓋物,之下的“收費大躍進”已嚴重破壞社會公正。按照公認的教育成本分攤理論,除法定的基礎教育,教育成本可以分攤一部分給受教育者及其家庭。時至今日,對于大學收取一定學費,國內絕大多數公眾心理上已能接受。問題癥結在于,僅僅經過很短的時間,國內大學收費標準“大躍進”到了離譜的程度。具體到高等教育,全體國民中產階級化的美國執行收費不超過成本25%的比例。今天,雖然沒有任何機構出面提供國內大學教育成本的真實數字,但也沒有任何人敢說收費不到成本的25%。 有關高等教育成本分攤問題,鼓吹“教育產業化”的機構和個人完全可能提出其他數字,證明增加公眾個人負擔的“合理性”。諸如公眾對高等教育需求旺盛,擴大辦學規模需要建設投入,某校本年度化掉了多少多少億等等。但是,教育與大學總得講點道理吧!連發廊經營者也明白,基礎設施設備投入是按照折舊攤算的,擴大大學規模的投入能夠分攤即期學生嗎? 更需要看清的是,今天的教育成本已經和一些經營性壟斷行業成本一樣,當事人根本不愿意公開,甚至連計算清楚,自己心中有數的興趣都沒有。與此同時,種種證據顯示,國內大學教育成本呈現“一高一低”背離特征,“一高”是冗員眾多、成本虛高。最起碼,無論是與當下發達國家大學比,還是與近現代史上中國大學比,今天國內大學行政人員數量十分龐大,而破除既得利益格局的大學人事體制改革舉步為艱,行政體制改革更是殊難進行。“一低”是學生享有的教師資源、學術資源、硬件資源配置不足,實際發生的成本低下。 通過什么方式提高教育的效率盡可以討論,包括實行高等教育市場定價,全額收費同時,由政府財政直接支付分攤費用給特定人群等等。對之,西方國家己經討論了幾十年、上百年。但無論怎樣辯解,“教育產業化”本質在于商品化,脫離不了收回成本并牟取利潤套路,于教育的絕大部分領域,是異想天開而不能成立的。更由于現實中“教育產業化”混淆視聽,已是亂收費代名詞,這一口號必須廢止;現行高等教育收費已經高得離譜,必須調整成本負擔比例,并加快大學體制機制的改革。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