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涉外稅收應對國際競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9日 11:52 南方日報 | ||||||||
作者:陳曉娜
國際稅收競爭是指為了吸引國際流動資本、國際流動貿易等流動性生產要素,各國(地區)政府通過降低稅率、增加稅收優惠等方式,減少納稅人的稅收負擔,以此促進本國經
現行的普惠型涉外稅收優惠政策存在弊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普惠型涉外稅收優惠政策在促進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引進先進技術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形勢的變化,普惠型涉外稅收優惠政策也日益顯露出其弊端。首先,側重東部沿海的“經濟特區一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一般地區”稅率15%—24%—30%的“區域”優惠政策,扭曲了外商投資的區域性選擇,與我國西部大開發的戰略不相適應,不利于東西部地區經濟的平衡與協調發展。其次,我國的涉外稅收優惠政策主要采用降低稅率、減免稅、再投資退稅等稅額式直接優惠方式,容易造成國家稅收收入的流失,也容易使納稅人鉆優惠政策空子,通過人為推遲獲利年度、實行假外資等手段進行偷逃避稅,同時容易鼓勵外商投資于那些投資少、見效快、經營周期短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而我國目前急需發展的是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企業。再次,現行的涉外稅收優惠政策,只是對農、林、牧等幾個行業粗線條地規定一些優惠,對其他行業則不分產業性質實行“一刀切”的優惠政策,產業導向不明確,與我國的產業政策目標不吻合,不利于產業結構的優化。還有,稅收優惠不設投資額度的限制,容易造成投資規模偏小,投資行為短期化,而這些企業一般都是簡單加工或勞動密集型企業,不利于我國投資結構的良性發展。 根據我國國情完善涉外稅收優惠 一是視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以區域經濟實現根本性轉變為標準,適時調整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經濟發達地區的稅收優惠;同時隨著我國經濟重心向中西部地區的轉移,可適當采取向中西部地區傾斜的優惠政策,以吸引外資,提高中西部地區利用外資的水平,促進經濟的發展。 二是優惠方式由單一的直接優惠向多元化優惠方式轉變。在完善直接優惠方式的基礎上,逐步增加加速折舊、投資抵免、費用扣除、特定準備金等間接優惠。間接優惠方式表現為延遲納稅,是資金占用在一定時期內的讓渡,間接降低了企業成本,有利于鼓勵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等投資規模大、經營周期長的企業。 三是以國家產業政策為導向,在能源、交通、通信、原材料、水利等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以及高新技術企業、產品出口企業、農業開發企業等分別實施稅收優惠政策,以正確引導外商投資方向,推進外商投資企業產業結構的合理化。 四是分優惠種類設置投資額度的限制。如果達不到該優惠種類的最低投資額度,則不能享受該稅收優惠,以避免無序競爭,提高投資效率。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