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不能向新加坡看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8日 09:18 《中國經濟周刊》雜志 | |||||||||
★文/杜兆勇 新加坡成為亞洲四小龍,開放路線是由經濟而政治,互相匹配,其中不少經驗可圈可點。亞洲各國發展模式是非常不同的,不能僅僅因為有的國家是一院制議會,就說他們不是現代政體,這樣說難免偏頗。
讀罷《南風窗》2004年9月上半月黃鐘文章《別向新加坡看齊》,感到這是如何對待別國經驗的問題。如果不會學習,就會造成如新加坡前財政部次長沈基文所說“所學到的,往往50%是好的,50%是壞的。” 國無論大小、成敗,均有可借鑒的地方。悍將只把左軍中軍右軍、馬軍步軍水軍視為武裝力量,名將則能將山川萬物化作武裝力量。 新加坡作為亞洲“小巨人”,其經濟成就應該有以下幾點:比如對于嚴重的房荒問題,新加坡早在1980年代初就使75%的居民住進政府所蓋的高樓大廈公寓里。新加坡建屋局打破了“政府機構效率低”的經濟規則,政府在源頭上低價征購土地自建住屋或賣給民間以建設住屋,住屋必須依照政府所定的低價行銷,這樣從根本上杜絕了發生土地投機或兼并的可能;再如,為了遏制能源危機的過早爆發,新加坡曾經一度將汽車稅調高25%,停車費增加50%,汽油價增高22%,使新加坡小汽車成為全世界課稅最嚴重的地區,同時緩解了交通擁堵;新加坡早在1960年代就開始有條件地成功禁乞,而我們目前的“公共知識分子”還要為爭取乞討權而斗爭;新加坡政府預留出人口增長二分之一所需要的生存資源,使新加坡20年時間內仍然具有作為最適合人類居住地方的競爭優勢,對比我國目前的“掠奪式開發”不是很好的鏡鑒嗎? 作者黃鐘對新加坡的威權模式,尤其是對于新加坡之父李光耀進行了批評,進而對于新加坡的政治架構評價過低。其實,不能簡單地因為人民行動黨數十年一黨執政,就對新加坡政體作出單方面的評價。人民行動黨數十年執政,建立起了精英政治,議會內閣制,政府廉能高效,政府高管中非新加坡出生人士占有相當比重,政權具有相當的開放性。“保持廉潔杜絕貪污”是人民行動黨的成功秘訣,國家民意代表的“選區理念”已成為基本意識,接見、拜訪選民成為其日常工作。 新加坡政府于生產方面,對企業的發展一向沒有干預。于金融方面,匯率、利率完全由市場決定,金融管理局(類似中國人民銀行)的管理架購是商業模式的董事制;貿易方面,除極少數商品外,幾乎完全沒有限制。新加坡是一個市場經濟國家,有一個強勢政府,更注重社會公平。新加坡勞資雙方和政府代表共同組成的“全國工資理事會”,在1979年提出增加勞工工資20%的動議,當年新加坡勞動生產率增加不及3%,政府仍欣然接受了這個建議,迫使企業盡快提高產品附加值,結束了“血汗工廠”的歷史,這對我國當下企業普遍以廉價勞動力為惟一競爭能力不乏警示意義。 新加坡成為亞洲四小龍,開放路線是由經濟而政治,互相匹配,其中不少經驗可圈可點。新加坡人認為,生產力是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新加坡從知識和財富的自由流動,引申到對人才的尊重和對人性的尊重,發放護照絕無限制,外來人才和本國國民均享遷徙自由;政府對廉能的追求,公開從總理到次長乃至一般辦事人員的薪資,公務員即使接受兩元錢的饋贈,也不敢不照價付給。政府斷然裁撤不能履行職責的機構,進而將政務完全置于國民的監督之下,由責任政府而擴大到責任政治;即使從新加坡一份簡單的交通違規罰單的細致程度,也可以明確感受到新加坡已經近于一個法治社會,即公共政策的制定、執行、廢立必須充分體現公共性;新加坡還開展“新儒家運動”,終于進入到一個心靈競賽的國家;如果再說到新加坡夾在中國、印尼、大馬之間,能夠生存發展并走向繁榮的政治智慧,不能不對新加坡經驗三思。 (作者為中國海外投資論壇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