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主義難以拯救巴勒斯坦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7日 09:34 新京報 | ||||||||
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拉法特11月6日已經從昏迷中部分蘇醒,能夠睜開眼睛,并與醫生進行對話。這是醫生對他“極度復雜的臨床狀態”進行全力處理的結果。事實上,巴勒斯坦的未來、以巴關系癥結的“臨床狀態”也同樣“極度復雜”。 雖然阿翁已為巴勒斯坦的獨立事業奮斗了一生,勞累了一生,但這項事業卻仍離起點不遠。天生英雄氣蓋世,這種以英雄主義為特點的心理氣質,幾乎主導了他一生的奮斗歷
1956年,阿翁就投身戰斗。1964年1月18日,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成立;同年底,他親手組建了軍事組織“暴風”突擊隊,后多次參加反以戰爭。1969年2月,阿翁開始擔任巴解組織執委會主席。“槍桿子里出自由”不是到處都可兌現的真理,阿翁十幾年的武裝斗爭未能取得理想結果。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阿翁轉向和平談判道路。這是他斗爭理念和方式的一次轉變。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艱難的巴以和談中,雙方取得了包括《巴勒斯坦自治原則宣言》在內的諸多重大成果。1994年阿翁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在一個以偶像為領導者、文化層次相對不高的斗爭隊伍中,很可能是英雄而不是群眾來主導巴勒斯坦民族的命運和歷史的方向。當然,筆者絲毫不懷疑阿翁對他的祖國和人民的感情,但巴以關系遲滯不前、個人事業未竟,又何嘗不與他個人性格與認識水平密切相關?如果說他由武斗轉向和談是一次認識飛躍,那么冷戰后,特別是由于“9·11”事件的發生使世界轉入反恐時代后,他應有的再次認識飛躍卻遲遲沒有出現。 拋開巴以關系中巴勒斯坦所處地位、所受待遇的公平與否不談,如果從巴民族休養生息、展望未來的基本利益分析,阿翁對理想和公正的僵硬訴求使他堅強有余而妥協不足。于是,他一次次拒絕在耶路撒冷歸屬、移民定居點等問題上讓步,繼續他的路程。將整個民族浸染于他悲愴的亡國失土的情緒下,巴民族已然陷入日益增長的極端主義情緒,而在反恐時代,阿翁的反恐立場和作為,已使他漸失美國和世界原有的同情。 以一己之力,抗以美聯盟,阿翁幾成現世堂吉訶德。他以及他的民族都未能認識到,反以色列雖有一百個正義理由,而巴勒斯坦人事業的結局,很可能已被釘在了強國不可更改的既定藍圖上。他和巴勒斯坦人的正義事業與強國利益并不合拍,這就注定了阿翁的永久遺憾和巴勒斯坦的漫漫悲情。 阿翁之后,中東仍是由強國主導的世界。阿翁把生死置之度外,說他“自己不重要,重要的是巴勒斯坦人民”。果真如此,新的巴勒斯坦領導人應當謹記:妥協務實而不是英雄主義,是弱者通過博弈爭取利益最大化的惟一途徑,也是巴勒斯坦看見晴空的惟一希望。 □劉虎(暨南大學博士生)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