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到晚地工作不是永恒的美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4日 14:16 南方周末 | ||||||||
作者:岳揚 發生在西班牙工人縱火焚燒中國鞋店的事件震驚了世界,尤其震撼了國人的心。這提醒跨出國門的同胞做生意時不忘人身財產安全。一門心思賺錢的國人似乎還沒有完全意識到暴力頻仍的新的國際環境對我們每一個人日益明顯的威脅。
是的,用“一門心思賺錢”形容當下的國人似乎不為過。《參考消息》10月22日轉載了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報道,報道認為西班牙人此次焚燒中國鞋店事件“并非種族歧視”,正是因為國人的這種“一門心思賺錢”做法所致。西班牙一位店主這樣對記者說:“中國人一天到晚地工作,從來不關門午休,也沒有節假日或者周末。他們簡直讓我們沒有生意可做。”該報認為這種勤勞與西班牙人傳統的價值觀相違背,西班牙人認為,“家庭、朋友和休閑比賺錢更重要。”他們午休時要關門歇業,到了法定下班時間也關門,到了周末或節假日更是早早落鎖不再營業。針對這次事件該報得出這樣一個讓我們不大舒服的結論:“中國人的職業道德令西班牙人感到厭煩”。 看完報道,我的心情非常矛盾。 在我的印象中,母親一生似乎從來沒有空閑過,除了睡覺,一醒來她就在忙碌。后來見母親年事已高仍閑不下來,我不止一次抱怨道:“您應該多休息休息。”但母親只是笑笑,還說:“忙了一生,閑不下來。”由此我得出了結論,勤勞連同對勤勞的神圣情感是幾千年來中國人承繼下來的傳統,也是滲進母親血脈的因子,一輩子都無法改變。現在我又發現,也許我們不再像父輩一樣一刻不停地忙碌,但是對勤勞的膜拜不也是我們內心不可顛覆的“生存規則”? 這種生存規則事實上在當今世界經濟的競爭格局中成了我們民族“躋身世界民族之林”的優勢。正因為中國人毫無怨言的勤勞和低廉的勞動力價格,許多跨國企業紛紛在中國投資辦廠。 而我認為到了重新審視這種生存規則的時候了。那些從鄉下來到大都市郊區工廠做工的年輕打工仔們不分晝夜地工作,福利很少、勞動條件艱苦,10年來薪水幾乎沒有多少增長。這些打工仔所有的休閑時間都被墻上那些最簡單最不人道的規章制度剝奪了。那些來大都市開商鋪的個體營業者,日夜辛苦,似乎從沒有疲倦,甚至在寫字樓打工的白領,許多法定的休息時間都被老板有意無意地剝奪。 沒有休閑時間,自然也沒有更多的心情放在建立家庭的和諧以及與朋友相處中,也沒有時間來享受人生本該享受的快樂與自由自在。 這樣的競爭優勢可以換來暫時的繁榮,但是無論多么繁榮,對于一個國家來說,也只能是“硬環境”的改變,而從農耕社會過渡到工業化國家,除了生產力的發展,勞動方式和理念的轉變也是至關重要的,而勞動方式和理念的轉變代表的是一個民族更重要的公民素養的提高、自我意識的成長、對生活更高質量的追求這些“軟環境”的提升。 當然我們可以理解同胞經常所說的“等賺夠了錢再回國享受”,然而錢是可以儲蓄的,生命卻不能,等賺夠了錢生命也許就枯萎了。而人生的意義就在于過程本身。 我們常常把日本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崛起當作“拼命工作”的典范,事實上許多專家早就指出這只是一個表象,日本是憑藉“技術革新”才造就了那么多質量和工藝過硬的企業。靠勤勞打天下也許能逞興一時,但決不是一個國家長久發展之計,更不是一個人生存發展的最好途徑。如果我們長期忽視技術革新和高科技變革的作用,只會為民族長期和諧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讓更多的公民清醒地認識到家庭、朋友、休閑比金錢更重要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就像我們經常對勤勞的父輩抱怨的那樣,對自我生命的尊重和享受可以促使我們用更多的方式獲取財富。只有在一個依靠各種方式都能獲取財富的寬容社會,每個人的內在潛能才能夠充分發揮,個人素質才會不斷提高,工作也會更加快樂。到那時,“一天到晚地工作”就不再是我們的“看家本領”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