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共廉神話的破滅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4日 11:10 中國經濟時報 | ||||||||
毛飛 蘇州市副市長姜人杰因“違規發包工程并從中受賄、違規批地并從中漁利、挪用資金并助子牟利”三條罪狀被“雙規”,坊間傳言,姜人杰的涉案金額從9000萬到1.4億不等。(11月3日《新聞周報》)
據說,姜中杰有望成為江蘇省建國以來腐敗涉案金額最大的落馬貪官,這一點尚未得到權威部門的最終證實。但有一點已經成了定論:姜中杰的落馬終結了蘇州“百官共廉”的神話。 就在一年前,國內各大主流媒體相繼報道和解讀了蘇州“百官共廉”現象。所謂“百官共廉”是指:20多年來,蘇州市(地)委書記中,沒有一人因腐敗問題受過處分;近10年,蘇州市的歷任市委書記、市長、人大常委會主任、政協主席,以及下屬各縣級市四套班子的近一百個“一把手”,在任職期間也無一受過黨紀、國法的處分。(參見2003年9月1日《人民日報》) 當初,有權威人士指出,“百官共廉”的根本原因是當地政府創制了一系列廉政制度;其中包括:“一是調整權力結構,削減個人權力,對權力進行制約和分解;二是引進市場機制,讓權力使用的過程在公開、透明的情況下達到公平;三是運用經濟手段,調動廣大干部的廉政自覺性……”據報道,早在90年代,蘇州就在全國率先建立了會計委派制,建立了工程建筑有形市場,而蘇州工業園區也一直在大膽借鑒新加坡的廉政經驗…… 然而,姜中杰的落馬讓以上輝煌的一切都裂成了碎片。我無意單憑姜中杰一人的腐敗否定整個蘇州干部隊伍的廉潔,我所關注的是:其實,當人們沉浸在“百官共廉”的美好風景中的同時,一個又一個制度上的“腐敗風險點”早已顯現在大家面前。 “權力集中”是第一個“風險點”。當蘇州市政府宣稱“調整權力結構,削減個人權力”的時候,2001年上任的姜中杰卻一人包攬了城市規劃、建設、交通、市政公用、郵政、電信、園林綠化、房管、房改、房地產開發、防震抗災、人防工作等多項工作;在蘇州城市建設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姜中杰擁有了太多、太集中的行政權力,陷入了“高風險”的境地。 “官商一體”是第二個“風險點”。當蘇州市政府著力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引進市場機制的時候,身為副市長的姜中杰卻同時兼任蘇州市城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成為蘇州最大的“紅頂商人”。經驗恰恰證明,公共權力一旦介入市場競爭,各種市政工程建設項目就變成了官商交換利益的工具,“紅頂商人”也就成為處于風頭浪尖的“危險人物”。 “監督乏力”是第三個“風險點”。當蘇州市政府宣傳“讓權力使用的過程在公開、透明的情況下達到公平”的時候,處于蘇州市政界權力核心圈的姜中杰似乎總是處于權力監督的視野之外,姜中杰無論是挪用上千萬的資金還是在在土地審批、工程招標等市場過程中大搞權力尋租,都沒有受到來自于公權機關的任何監督。 這些“風險點”并非蘇州一地的專利,只是“百官共廉”的美好景象遮蓋了人們的眼睛。然而,冷酷的事實證明,只要這些制度上的“風險點”存在,腐敗行為就不可能絕跡,腐敗官員會前赴后繼地登場。 只要這些制度上的“風險點”存在,“百官共廉”就只能是一個美好的神話;在不完備的制度環境中,不完善的人性總要將掌權者拖入腐敗的泥潭。 只要這些制度上的“風險點”存在,“百官共廉”就很可能是一個可怕的假象;那些欣欣向榮景象的背后也許正隱藏著一張張腐爛丑惡的嘴臉。 因此,在制度完善之前,我們最好不要相信“百官共廉”的神話。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