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來自中央企業職工技能大賽決賽現場的思考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3日 11:58 工人日報天訊在線

  

  本報記者張敏

  2004年中央企業職工技能大賽,是由國資委、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共同舉辦的中央企業
系統首次具有權威性、專業性的國家級一類比賽。比賽分工具鉗工、制圖員(CAD)、車工、銑工等四個工種。比賽從今年1月開始至10月16日結束。9月5日進入決賽,有341名選手參加。參加決賽的選手,90%以上是中專、高中以上學歷,30%以上是大學文化水平,年紀最大的54歲,最小的26歲。此次大賽是國資委、國姿委黨委為更好地履行出資人職能,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實現“人才強企”的重要戰略舉措之一。

  紅火激烈的中央企業職工技能大賽雖然結束了,然而由大賽引發出的記者的思考卻欲罷不能。賽場呈現出的各企業對大賽的積極造勢、現場技工踴躍參賽的熱情、社會對技工人才的渴求以及各方要求建立健全技工培養機制的呼喚,都在直接檢驗著企業的技工培養工作,再一次把曾經多次提及但至今仍未解決的問題推到人們面前:社會、企業的確都在努力,然而,技工普遍短缺的現狀為何難以得到改善?各方傳來的對技工的呼求可謂震耳欲聾,然而,企業的應和卻讓人費解:一些企業對技工的重視,大都集中體現在有精神、有文件、有口號、有計劃、有措施,所擺架勢隨處可見。但是如何落實尤其是如何解決落實中的難題、收效如何等,卻不得而知。就是這樣一個個頗有陣容的架勢,布成了技工培養工作的表面重視,可是卻無法遮蓋住其外表下的種種問題。

  現場目擊:尷尬的工具箱與堵門的“人蟲”

  嘩啦啦……隨著一陣響聲,“數顯游標卡尺”、“磁力表座”等工具從一個舊紙盒子里散落在武鋼賓館大堂的地上,“不好意思,我這紙盒兒漏了。”一位師傅邊揀工具邊靦腆地說。然后,他用了一根尼龍繩將破紙盒兒捆緊。這一幕,發生在9月17日中央企業職工技能大賽車工決賽的報到現場。按照比賽規則,參賽的50家中央企業93名選手自帶工具。可企業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選手們的工具箱竟成了大賽前的一道風景:有的工具箱是鋁合金、塑料等材料制作的,外觀精細、美觀,隨選手們收拿提放,竟透著幾分時尚和瀟灑;有的工具箱則是麻袋包、紙盒子,或被選手費勁地拎著,或被選手吃力地捧著,那人的形象,也被這工具箱拉扯得怪模怪樣了。讓記者大跌眼鏡的是,拿紙箱子裝工具的選手不在少數。這樣的工具包裝被鋁合金等工具箱映襯得有些尷尬。另一幕發生在賽場外。

  9月18日中午,選手們陸續離開賽場出去吃飯。這時,就見幾個中年男子分別湊到他們早就盯準的選手身邊攀談起來:“月工資8000到10000元,來我們公司吧!”一家自稱是浙江私企的負責人拉著一位選手邊走邊套近乎,當記者看到他把一張名片塞到對方手中時就聽到一句話:“想好了跟我聯系。”

  “你想去那家私企嗎?”記者問道。

  “在我做售后服務的一個外企,去年提出年薪十萬聘我,說實話,想想自己每月拿的這1000多元,真有點兒動心了。”他沒有正面回答記者的提問。

  據記者了解,目前,像“車、鉗、銑、刨”這一類的技術工人在各大國企、私企甚至大量外資企業愈發走俏,而能參加這些工種決賽的必然都是些身懷絕技者,于是,一些私企或外企的目光就紛紛投向決賽現場,堵著門兒伺機“挖人”,他們中有各企業的人事主管、也有獵頭公司的,還有個體小老板。他們在這里都被通稱為“人蟲”。賽場外“人蟲”堵門,可以說是賽場的另一道“景觀”。

  技工反映:領導還是沒動真格的

   工具箱的尷尬和技工面對“人蟲”誘惑的猶豫似乎都在印證一個問題:企業在關心、培養技工方面,許多工作沒有做到位。“領導嘴上說重視,實際沒動真格的!我臨來時領導說:‘祝你成功啊!’聽著假乎乎的。至于我準備得怎樣?拿的啥工具箱等根本不問也不看。”一位選手沒有掩飾地說。小細節反映大問題,記者針對這些現象進一步追問有關部門:企業在培養技工方面到底弱項在哪里?對此,一份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日前發布的技術工人短缺課題報告中顯示有三方面:企業對員工重使用輕培養,沒有形成高技能人才的評價、激勵和流動機制,重學歷教育輕技能培訓。在賽場內外,一些選手就自己的感受對此作了印證:“廠里每年來參賽的都是我,臨走還得把比賽要耽誤的活兒趕出來,不然沒人干得了!”“我都38歲了,廠里能接我班的無論年齡大小一個沒有!”“憑我的絕技,每月能給企業掙30多萬元,而自己的工資加上每月30元的高級技師補貼也只有2000元。”當記者保證絕不透露他們姓名時,這幾位選手才如實說出自己的無奈。其實,許多選手都有這種體會,對此,企業并不否認。勝利油田的有關負責人說:“國企高技能人才工資待遇沒有到位。”

  “我們發現,總讓高級技能人員憑奉獻精神干活是不行的。”東風汽車公司勞動工資部的部長這樣說。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負責人透露,大多數企業名義上開展了培訓,但實際用于技工培訓的花費并不高。2003年企業用于就業人員的人均教育經費投入僅為195元,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投入僅占職工工資總額的1.4%,還未達到國家規定的1.5%。一些企業存在著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對技工重使用輕培養,甚至只使用不培訓。

  [1]  [2]  [下一頁]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彩 信 專 題
Twins
友誼第一亂世佳人
維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聲有色
夏日狂嘩依依不舍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