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外貿總額將破萬億美元 綜合效益急需提高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3日 07:52 21世紀經濟報道

  據海關初步統計,今年9月全國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千億美元達到1066.1億美元,1—9月全國進出口總值為8285.5億美元,同比增長36.7%,其中出口4162.4億美元,增長35.3%;進口4123.1億美元,增長38.2%;預計全年外貿總額將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躍居僅次于美、德兩國的世界第三貿易大國。在這樣一個時刻,我們需要審視我國外貿發展的軌跡,確定下一階段的發展方向。

  1970年代末以來,國際貿易領域的最大變化當數中國以出口大國姿態重返世界市場。1978—2003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增長40.2倍,年均增長16.04%,遠遠超過同期GDP年均增長幅度;1994~2003年,中國貿易順差累計2499.8億美元。

  中國出口和貿易順差增長建立在出口商品結構提升的基礎之上。20余年來,中國出口商品結構演變的總體特征可以歸結為兩個上升:出口總額中制成品所占比重上升,制成品出口中技術含量較高的機械及運輸設備產品所占比重上升。1980年,初級產品占中國出口總額的50.3%;到2003年,工業制成品出口已達4035.6億美元,占4383.7億美元出口總額的92.06%,初級產品所占比重不過7.94%。今年1—9月,制成品占中國出口總額比重進一步提高到93.2%。在制成品出口總額中,1998年,機械及運輸設備占30.79%;今年1—9月,這一比例提高到了48.1%。從這些枯燥的數字背后,人們聽到了“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腳步聲,“Made in China”觸目皆是。

  對外經貿持續迅猛增長,為中國產業開辟了廣大的海外市場、原料供應、資本和技術管理知識來源,幫助中國成功地擺脫了困擾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資本、外匯“兩缺口”制約,抵御住了席卷東南亞的金融風暴侵襲。20年來世人交口稱羨的所謂“中國奇跡”,離開外經貿部門的貢獻就不可想象。然而,即使不考慮服務貿易逆差,龐大的貨物貿易總額和順差也并不表明中國已從“貿易大國”成長為“貿易強國”,還引起了一些問題。

  首先,盡管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已經明顯提升,但在技術含量較高的商品領域,我們仍然屬于凈進口國,我國對外貿易總體上仍然呈現依靠出口低附加值消費品換取資本產品的格局。

  其次,我國出口效益不高,這種低效益又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我國出口大部分為加工貿易出口,中國所得不過是一點微薄的加工費而已。即使近年異軍突起的電子、信息產品出口,其中很大一部分也僅僅是為諾基亞、摩托羅拉、英特爾等跨國巨頭所做的貼牌加工。另一方面,由于我國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附加值出口商品,也由于指導思想片面追求“出口創匯”,競相殺價出口、“肥水流入外人田”成為我國出口貿易久治不愈的痼疾。

  低下的出口效益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多方面的副作用。突出問題之一是許多出口企業只能依靠出口退稅生存,給政府財政造成了沉重壓力,也為別國的貿易保護主義者提供了口實。另一個突出問題是在外貿領域形成了巨額不良貸款,所有這些不良資產,最終還是要由全體國民來“買單”。出口效益問題不解決,拉丁美洲經歷過的出口“貧困化增長”厄運未必不會降臨我們頭上。

  意義更為深遠的是,發展對外經貿的終極目的是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增進國內居民福利,但過度依靠價格競爭力的出口模式必然使我們過度依賴廉價勞動力的所謂“比較優勢”而難以自拔,從而犧牲國內勞工福利,惡化國內收入分配格局,抑制內需增長,削弱國內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和基礎。任由國內居民福利受損,最終必將危及政府的合法性,某些海外非政府組織正是利用一些局部事件以偏概全,硬將我國政府描繪成“血汗工廠”的同謀。不僅如此,對外貿易的持續高速增長,已經將區域發展失衡推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地步,對社會安定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形成了潛在威脅。

  中國外貿即將突破萬億美元,確屬可喜可賀;但與其沉浸在現行外貿發展模式的成績中沾沾自喜,不如借機努力將外貿推向提高效益之路。畢竟,隨著人民幣匯率機制變革日益臨近,隨著國內勞動力收入水平必然的提高,舊有的外貿發展模式正日益不可持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彩 信 專 題
Twins
友誼第一亂世佳人
維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聲有色
夏日狂嘩依依不舍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