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殊 美國例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31日 14:06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韓曉靜編輯:韓曉靜 中國發生著太多讓西方學者無法理解的悖論現象,更讓他們大跌眼鏡的是在他們看來明明是極度危險的老虎,卻表現得像只溫順的貓。 從正面看,中國經濟持續高增長,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增長方式有條不紊,各項改
然而,這些讓中國保持高速發展的不對稱的特殊性正面臨維系的三岔口:首先,中國要接軌世界,以WTO為標志,國際通用的游戲規則將漸漸成為國內經貿的統一標準。其次,曾經是中國經濟發展動力的“五個落差”正面臨國內統一市場的整合,地區間的特殊性將逐漸被“全國經濟一盤棋”及統籌調控淡化掉,最后,經驗表明,發展離不開階段性,尤其是特殊性,這又是對前二者的否定。所以這使得中國要想保持發展,就不得不主動地制造并確保特殊性。所幸,轉型社會提供了這個機會,這決定了轉型絕非“過關”那樣簡單與短暫,轉型與發展在中國將以長期互援互助的方式存在,所謂的轉型是手段,發展是目標已不能清晰地界定區分,也許這種獨特的轉型又是一個讓西方學者無法理解的謎題。 與謎一樣的中國相似,美國是世界另一個極具特殊性的國家,它的發展歷程與同期的其他國家差異明顯,以致于美國學者為解釋美國20世紀迅速崛起的原因時,提出了著名的“美國例外論”,認為美國獨特的自然稟賦(兩大洋保護、兩邊弱國環繞、取之不盡的西部土地、用之不竭的移民)與人文稟賦(不存在封建專制包袱,自由多元化的宗教,成功的獨立戰爭以及強調人權、自由、民主的憲法,還有以獨立、自強、開拓創新為特征的美國精神),使美國走出一條不同于歐洲國家的發展之路,這就對不符合美國國情的傳統理論提出質疑與挑戰,并創造了大量新的能夠解釋美國成功之道的新的理論。美國的例外帶來了另類的理論創新,使經濟理論、政治理論不斷地由傳統邁向現代,由封閉轉向開放。 美國學者眼中的例外,其實就是與歐洲發展的一般規律相比而言的特殊性與差異度。美國的歷史本質上就是對歐洲歷史的顛覆:歐洲以君主制為主,美國則建立民主共和制;歐洲的國家面積小,彼此犬牙交錯,因此過度強調主權與外交手段、講究均勢、注重結盟,而美國則國土遼闊,與弱國相鄰,在西半球幾乎沒有天敵,可以肆無忌憚地擴張、追求實力與霸權,以全球戰略替代國家戰略;歐洲的宗教以天主教、基督教為主,而美國則是新教的樂土,宗教信仰多元化,各種思想均各得其所,這為美國贏得了全球精英的吸引力;歐洲的工業化雖然起步早,但囿于市場與原料,只能在工業化初期中期有所發展,而美國則通吃了三個階段,并在航天航空工業領先歐洲,美國的工業化走的是一條擴張、掠奪型的道路,這也與歐洲工業化重環保、減少污染、注重福利差異明顯。 這種“例外”的歷史無疑是成功的,并極大地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美國在生產方式、交易方式的創新性突破,基本上為20世紀世界發展確定了方向。 目前,美國的例外性同樣面臨維系的三岔口:恐怖主義的進攻目標、國際環保問題的罪魁禍首,以及無可奈何地承認由單極化向美國、歐洲、東北亞三大板塊三足鼎立的新格局。這三大因素共同作用下的21世紀,美國的例外性將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美國的例外否定文藝復興之后的歐洲,中國的特殊性也有可能否定美國的例外,再次,帶來理論的創新突破與豐富多彩。 上述分析表明這樣一個態勢,即在傳統理論看來“不入流”、“另類”的發展模式或道路,讓所有學者們遭遇預測“滑鐵盧”的經濟現象往往就是下一階段經濟學研究的主戰場。20世紀美國的例外成了全球研究的中心內容。21世紀初,中國的特殊曾被西方學者歸納為“北京共識”,事實證明那只是膚淺的階段性經驗,既不能被克隆,又無法被普遍學習。 有中國特色的經濟規律與西方400年來經典的基本規律關系如何,這是一個已發展到影響下一步經濟改革指導思想的問題。中國的特殊性,不能簡單地認定它是偶然的、隨機的,而是對世界一般規律的挑戰。 (上海福卡經濟預測研究所)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