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怎么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9日 15:04 中國青年報 | ||||||||
蘭紀平 自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國內經濟中出現了物價水平上漲趨向,特別是國內糧油市場出現了自1997年以來的第一次普遍上漲。今年前3季度,糧食價格上漲達28.4%,帶動食品價格上漲10.9%,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上漲23.5%,又帶動鮮蛋、蔬菜、水產品等價格的上漲,使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4.1%。這是一個引起普通消費者特別是其中眾多低
讓我們先看糧價上揚的直接原因。相關資料顯示:1998年到2003年的6年間,國內糧食播種面積由17億多畝下降到不足15億畝,是建國以來最低水平;糧食總產量從5123億公斤下降到4307億公斤,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最低水平;人均糧食占有量從412公斤下降到334.5公斤,是20年來的最低水平。正是這三個最低水平,直接造成了去年以來的糧食零售價格上揚———總供給量的減少為其直接原因。這種由總供給量大幅減少帶來的糧食漲價,并不會給種糧農民增加賣糧收入,其原理在于:盡管賣糧的單位收入增加了,但由于糧食總產銷量下降,致使糧食售賣的總收入沒有明顯增加。扣除中間商的收益后,實際農民售糧的總收入將是下降的。如果因總供給量減少造成的價格上升對農民增收有利的話,那么為實現農民增收,我們豈不應該繼續減少耕地,讓糧價越漲越高才好?而實際情況則相反:耕地越少,糧價雖會越高,種糧總收益卻會減少,當耕地趨于零時,糧價將漲到最高,而農民種糧的收益也將趨于零了。簡言之,如此漲價能讓農民獲益的說法,如同出現旱澇蟲災、疾病、動亂之害造成的減產可使農民們普遍受益之說一樣荒謬。 那么,如果在供給總量大體穩定的情況下,由農產品漲價帶動物價水平上升,會不會只使城市居民遭受損失,卻可以使農民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呢?答案仍然是否定的。因為,在現代社會中,某個商品的生產者一定同時又是其它商品的消費者。農民也不例外。現實中,農產品收購或是自行銷售的價格提高,雖然使種地收入有所增加,但這一并不很大的增益卻會由于其他物品,包括加工食品、交通、教育、部分工業品、房租、化肥和農藥等價格的上漲,而遭到抵消甚至是實際總收入下降。例如:今年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出現“民工荒”的原因之一,就是物價漲高了,老板不給加工資,打工農民們過去5元錢可吃飽一餐飯,現在需10元以上。一天飯錢沒有20元不行,還有別的開支,表現出每月工資同為五六百元,現今日子已比過去更為艱辛。許多農民工不堪重負,只好用腳投票棄工回家。城市居民受損卻換得農民受益的說法,在理論上不符合經濟學中的恩格爾曲線,也不符合實際情況。真實情況應為:當消費物價總水平持續上漲時,不論城市居民還是鄉村農民都是受害者,而生活在城市中的失業、下崗者,低保、低收入者以及廣大的農民受到的損害更大。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