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追蹤手機:不是手機是手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9日 10:36 南方都市報 | ||||||||
作者:行健
電影《手機》的熱映,據說曾給許多人埋下了“手機變手雷”的心理陰影。而今,藝術要變成現實了,據《南方都市報》昨日報道,“追蹤手機”即將在深圳上市,凡開通手
辦公室一著名的“氣管炎”人士唉聲嘆氣:天,手機不但要成“手雷”,還是“地雷”。 手機信號暴露了個人行蹤,成了侵犯他人隱私的“手雷”、“地雷”,這又將引起多大的心理恐慌?其實,定位本來就是移動通信的基本技術手段,老早就存在著。專欄作家王爾山,曾在她的專欄里為“無所不在”的移動通信服務做了一個相當浪漫的“廣告文案”:無論你去到哪里,無論你發生什么事,總有一個人執著而永不停歇地試圖尋找你的行蹤,確定你的位置,了解你的情況,而這個“情比金堅”的人,就是你的移動通信服務供應商。 是的,當我們被無邊無際的黑暗包圍,或者穿行在無人的密林中而失去了方向時,只要手機還有信號,希望就會從心底升騰,因為我們與這個世界還保持著聯系。即便為了個人隱私安全而經常棄手機不用的美國人,也從9·11災難中獲得了啟示——有的幸存者在廢墟之下用手機發出求救信號并獲救,不少人在第一時間用手機向家人和朋友通報平安——把手機當成了心中的生命線。 沒有定位,沒有追蹤,就沒有移動通信。但是,這個“執著而永不停歇地試圖尋找你的行蹤,確定你的位置,了解你的情況”且“情比金堅”的“人”,變成了你的老板、父母、愛人,甚或是情人,似乎就抽去了人際交往中最為基本的理解和信任。很多時候,我們寧愿把自己的行蹤托付給一個毫無感情的機器,而不愿意讓一位熟人利用技術的便利,剝奪了我們的安全感。 從機器的定位到人為的追蹤,無疑彰顯著技術的進步和力量。但是當技術變成限制自由、侵犯隱私的工具時,顯然觸碰到了道德的邊界。道德訴求的聲音是微弱的,而技術的發展是無限的,誠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被追蹤者大可不必驚惶,捱上一段時間,想必專門“反偵查”的屏蔽手機信號袋就會面世,只要把被追蹤的手機置于袋中,就像進了《西游記》中的乾坤袋一樣,什么定位,什么追蹤,統統見鬼去吧。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