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私人經濟與要素股權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8日 19:16 中評網 | ||||||||
洪銀興 已有的改革實踐表明,市場取向改革的明顯成效是所有制結構的市場化,也就是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江澤民在5.31講話中提出“根據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要求,進一步深化對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認識,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這一制度。”其目的還是要“繼續推進市場取向的改革,從根本上消除束縛生產力發展體制性
在體制上為經濟發展注入的新的活力,根本的還是所有制和產權制度的改革。在我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取得明顯進展的今天,江澤民同志再次提出要深化對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認識,其背景在于,所有制結構的的改革還沒有到位,目前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羈絆仍然是所有制結構。要進一步解放生產力,就需要進一步推進所有制結構的市場化。 深化對所有制結構的認識,需要明確私人企業與私人經濟的區別。雖然單一資本所有者的私營企業在我國目前許多地區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是,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并非發展個體私人企業一條路徑。私人經濟首先是私人資本。私人資本可以被用于辦私營企業,也可以進入現有的公有企業取得股權,也可以進入資本市場購買股票。這樣,私人經濟發展有了多種載體。 本文需要強調的是發展私人經濟不只是發展私人投資,還需要根據要素私人所有的現實,依據要素所有權在企業中確定股權,即要素股權化。這種私人經濟無論是在私人企業還是在國有企業都應該推進。由此使以資本投入為實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結構發展到要素投入為實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結構。 現在我國許多企業,無論是公有企業還是私有企業基本上還是資本金的股權結構。在現代經濟中,私人產權不僅僅是投入資本金之類的物質資產,還應包括投入知識、技術和企業家要素之類的無形資產。現在大家都在談產權和產權制度的改革,應該說這是進步,沒有明晰的產權不可能有效率。問題是大家所重視的產權基本上還只是物質產權,而不是知識產權。這基本上反映舊經濟時代的特征,或者說反映投資拉動型經濟時代的特征。 現在以發達國家為領頭,經濟增長正在進入新經濟的時代。這個時代以知識經濟為特征。雖然我國還不能說進入了以知識經濟為特征的新經濟時代,但知識和技術越來越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或者說投資拉動型增長正在讓位于知識和技術拉動型增長。與此相應,單一的資本股權結構必須改變,形成包含各種要素特別是含有知識、技術在內的股權結構。 在要素股權化過程中特別要注意提高知識、技術等無形資產在產權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作為新經濟理論先導的新增長理論將資本區分為知識資本、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新增長理論所闡述的內生性技術進步理論的核心內容是知識資本和人力資本的外溢作用。現代經濟增長的主要說明因素是知識資本和人力資本,而不是物質資本。企業家要素也可歸結為知識資本和人力資本。實踐已經證明知識資本和人力資本比物質資本的增殖速度更快,增殖能力更強。資本增殖與其說是資本的自行增殖,不如說是知識資本和人力資本的作用結果。因此現在所講的資本積累更多的要突出知識資本和人力資本的積累。 現代經濟理論特別強調激勵。在知識、技術、企業家等要素的所有權屬于私人的情況下,激勵理論所要解決的是,不僅要刺激勞動要素所有者的勞動投入,還要刺激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所有者的各種要素的投入。體制創新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在體制上鼓勵各個要素的所有者自覺地將要素投入生產力發展過程。目前的激勵措施大致有以下兩個: 一是要素市場化。知識、技術成果和企業家分別進入各自的要素市場出售,由此實現各自的價值。在廣義的價格理論中,人們把利息率、工資、和地租分別看作是使用資本、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的價格,這些價格分別在各自的要素市場上形成。這對于有效地配置和使用生產要素起的積極作用是十分明顯的。 二是要素資本化,也就是股權化。私人所有的要素投入企業后應該在股權結構中到體現,從而在股權結構中包含技術股、經營者股權。為了便于股權分割,這些要素股權需要還原為資本股權。這種還有要素股權的結構可以為技術進步和企業家進入治理結構提供產權制度的保障。 分配是所有權的實現。按要素投入取得報酬的分配原則已經得到確認。現在需要解決的是:假定新創造價值為V+M,要素報酬是在V中實現,還是在M中實現?如果只是在V中實現,這些要素所有者所得到的只是勞動報酬,而沒有分享剩余,沒有成為所有者的一份子。根據現代制度理論這些要素所有者也會偷懶。因此足有成效的激勵,應該是這些要素參與M的分配,其前提是要素股權化。關于這點,我們可以從馬克思那里得到證明。馬克思說:“一切規模較大的直接社會勞動或共同勞動,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揮,以協調個人的勞動,并執行生產總體的運動……所產生的各種一般職能。……這種管理、監督和調節的職能就成為資本的職能。”[1] 既然管理作為資本職能,管理投入就應該參與資本收入(利潤)的分配,而不是僅僅得到勞動收入。 在實踐中,要素市場化和要素股權化可以結合起來。知識、技術和管理在股權化時應該還原為多大的資本份額,應該由要素市場上供求狀況決定的要素價格來決定。我們可以預計到,根據各種要素在財富創造中的作用,知識、技術和管理是先進生產要素,也是稀缺的要素。這些要素在股權化可能還原為較大的份額。這是市場規律所然。這些要素的所有者成為財富創造的中心,分配(收入和財產)向這部分要素所有者傾斜是非常自然的。 以上關于要素股權化的假設符合現代企業的發展趨勢。在現代經濟中,投入企業的資本、技術、企業家等要素實際上都會作為企業股權結構的組成部分參與分配。因此,企業就是各種要素的集合,企業中的收入分配是根據企業中投入要素的比例及相應的作用安排的。這就是美國經濟學家尤金.法馬說的:“在企業中,每種要素都是由某個人擁有的。企業只是一個合同集,而這些合同不過是規定投入品的聯合方式以創造產出以及從產出中獲得的收入在投入品間的分配方式。”[2]從這種合同關系中,各種要素的收入均是要素所有權收入。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明確認為,在已有市場化改革基礎上推進市場取向的改革,特別是推進所有制結構的改革,不能僅僅限于物質資本方面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還必須通過推進要素股權化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從而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提供知識產權制度保證。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