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之痛與定位之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8日 09:26 新京報 | ||||||||
《新京報》10月25日刊文《保護圓明園遺址可采用雙重做法》指出,圓明園的重建可在復建和保留之間搞平衡。這個方案的提出,值得欣慰,但筆者走訪圓明園時的所見所聞,卻對它的重建項目產生不少擔憂。 圓明園在人們心中的主要意象,由大水法殘存拱門和遠瀛觀的石柱組成。不過,當筆者竟發現在“國恥門”、“國恥柱”上羅列著“某某到此一游”等石刻參觀日志。這讓我
大水法的石刻之痛只是圓明園現實尷尬境遇的、富有沖擊力的縮影,我注意到,不光標志性的大水法、大石貝殼等具有很高民族反思價值的遺跡被游人爬上爬下快樂地拍照留念,圓明園景區在定位上也或多或少忽視了對已有景點,特別是西洋園林遺址區的深度保護性開發。作為圓明園歷史價值最高的區域,雖然西洋園林遺址區是被單獨辟成愛國教育意義濃厚的景點的,但近年來的治理效果,只能體現在鐫刻有盛時圖景的石碑上;而應該重點建設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卻是空間狹小、設備落后,與之相關的軟件建設也明顯滯后。可以認為,除卻其他原因,大水法遭石刻涂鴉有圓明園重建定位不科學的因素在內,即沒有必要的愛國主義教育氛圍建設。我注意到,一些旅行社組織開發的線路,也多集中在近年來恢復的景點上,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基礎性的定位失敗。 區別于頤和園的歷史美學性定位,圓明園大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定位與其歷史和現實都基本契合。應該看到,即使是“殘破”的圓明園,每年都同頤和園一樣吸引著大量外國游客,而他們來圓明園顯然是參觀它的歷史形態的。從這個角度說,圓明園首先是一個遺址,是它的歷史價值,而不是不斷恢復開發的昔日盛景。這樣,即使重建一些必要的景觀,也要注意不能在重建的大旗下,遺忘它最根本的歷史內涵。 □高勇(北京學生)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