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應承擔更多責任 不要人為制造油價恐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5日 14:37 南方都市報 | |||||||||
國際原油價格一路走高,投資者與消費者多有不安,此刻,任何一個可能加劇能源市場緊張局勢的消息都會引發騷動。 在這個微妙時刻,上周有媒體報道,中國最重要的兩家能源公司——中石化和中石油在成都停售油票和油卡,原因是“為了防止市民非理性囤積油票、油卡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引導理性消費”。就像任何發生擠兌的銀行一樣,把現金擺放在柜臺可以削減客戶的擔心,
單純從公司利益的立場出發,中石化和中石油的舉措無可厚非,但在一個壟斷性的、充滿戰略色彩并將影響國家前途的行業里,公司利益注定不是惟一指標,至少還應該通盤考慮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現有原油及成品油定價機制或許是造成這一現狀的根源之一。中國成品油價格的確取決于國家發改委根據國際石油市場價格與國內實際情況制定的基準價。同時,石油進出口業務實行嚴格貿易權限制,由于目前只有中石化等四家公司擁有石油對外貿易權,其他公司進行石油進口業務,都需要通過四大公司代理。四大公司按照總成交額的商定比例來收取代理費,進口量越大,價格越高,它們的收益利潤就越大。 在石油進口問題上,眼下一個符合邏輯的模式是:國家承擔風險、公司獲得利潤、消費者分擔成本。制度的完善尚需時日,但放棄低價,以較高的價格進口同樣的產品,是否對國有資產盡職盡責? 我們還不可避免地看到,在一些時候,市場原則和行業壟斷正成為石油公司的兩張王牌。在任何現實困難面前,他們都可以掏出最合適的一張以趨利避害,雙重標準的存在使一家國有公司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正日益分散。 在計劃經濟時代,企業的社會責任既是無限的又是有限的。在國有企業與政府指令逐漸分離的同時,企業身上所肩負的許多社會責任也在不斷地被推卸。現代企業理論強調社會責任是為了解決資本與公眾、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矛盾問題。在一個油價高企,人們開始顯露出擔心的時間段,中國最大的國有能源企業理應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不可人為制造油價恐慌,其實,這比自己的業績和在《財富》雜志500強上的排名更重要。 (原系《經濟觀察報》社論,本報有刪節)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