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缺失的中國金融市場風險定價防范能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4日 11:13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張寅 編輯:韓曉靜 2004年10月18日這個中國人吉利的日子,在大洋彼岸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推出了以中國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和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16只股票為參數的中國指數期貨。這是繼2003年12月8日在香港交易所推出的以在香港上市國企公司為標的的H股指數期貨后,海外市場又一針對中國股票的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們感嘆中國日益強大的經濟發展
海外紛紛出現的本應是在中國金融市場出現的中國金融期貨產品,它們引起我們不安的是,中國金融市場風險定價能力正在處于一個缺失的狀態。 中國金融市場一直沒有推出金融衍生產品,表面的理由是金融衍生產品風險大,實際上就是保護那些擁有金融壟斷定位而又遲遲不愿市場化改革的大型國有金融企業。一味強調保護市場中的落后力量和利益集團,也就意味著中國金融市場正常的風險定價能力無法建立。 中國對外開放后,海外經濟和海外金融市場與內地聯系不斷加強。由此海外市場先后出現了諸如在中國香港、新加坡人民幣離岸匯率避險金融衍生工具,以及目前在美國和中國香港市場上出現中國股票期貨。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用不了多久,海外就會出現人民幣利率和中國房地產價格指數金融期貨產品。 而更為嚴重的是,在中國金融市場缺失這樣的工具的時候,它們不但填補了中國風險工具市場的空白,而且存在著由境外的中國衍生工具影響中國境內金融市場的風險。在10月11日至10月15日這周剛剛發生的海外對沖基金以中國借口制造的倫敦期貨市場利用金屬銅暴跌,從而影響中國股市、期貨市場大幅震蕩,在香港人民幣離岸匯率市場和香港國企期貨指數套利事例就是典型的一幕。 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外國合格機構投資者(QFII)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相當多的QFII已經進入了中國金融市場。以往很多人認為,在我們這樣一個沒有金融衍生產品的市場上,外資的風險抵抗能力與我們一樣。但是我們不要忘了,外資的投資是全球組合,如果加上美國新推出中國股票期貨指數作為外資新的避險工具,那么中國市場投資者完全暴露在投資風險之下,而且還造成了不平等的競爭局面,中國投資者只能是背水一戰。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