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利用外資是中國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需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0日 08:25 中國經濟時報 | |||||||||
要不要繼續采取積極的外資政策 本報記者 陳墨 中國仍需外資彌補資金缺口
對外經貿大學教授桑百川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即便只從彌補資金缺口的意義上看,中國也需要繼續積極擴大引進外資,因為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將長期面臨資金約束。 桑百川說,從財政和就業狀況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國資金短缺的現實: 目前,我國縣及縣級以下財政較普遍地存在著巨額債務,全國近3000個縣(市)超過60%屬于赤字縣(市)。據估計,全國農村債務大約在6000億元以上,占全國GDP超過5%,占我國財政收入的比重高達30%以上; 中央財政也不寬裕,2003年中央財政收入雖然創紀錄地超過2萬億元,但仍然不足GDP的20%,大大低于一般市場經濟國家30—50%的水平,財政赤字率達到2.9%,逼近3.0%的國際公認警戒線,債務負擔率(債務余額占GDP的比重)雖然表面上不足20%,與國際上公認的60%的警戒線相距甚遠,但如果加上潛在負債,我國中央財政的債務負擔率并不算低。 從就業角度,如果我們要解決龐大的社會失業難題,使社會失業率明顯降低,我們的資本缺口還相當大。2003年底,我國城鎮登記失業率攀升到4.3%。城鎮失業率即城鎮登記失業人數加上下崗尚未登記的勞動力占城市勞動力的比率,是反映失業狀況的第二個指標。2003年城鎮登記失業人數超過800萬人,國有企業下崗職工600多萬,兩者加起來共1400萬人,城鎮勞動力總數是25639萬人,城鎮失業率約為5.5%。農村的失業狀況更加嚴重。目前,農村大約有4.9億左右的勞動力,而19億畝的耕地充其量需要1.9億勞動力耕種每個勞動力耕種10畝左右,加上農村鄉鎮企業吸納的1.3億左右勞動力,約有1.7億農村勞動力事實上處于失業狀態或潛在失業狀態,農村失業率約高達34.7%。 由此,中國的社會失業率城鄉失業勞動力與城鄉勞動力總量之比大約是24.9%。相對于龐大的失業,我國的資金不是太多或過剩,而是遠遠不足。 桑百川說,利用外資是增加就業機會的重要出路。中國客觀上仍然存在著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緩解就業壓力的迫切需求。 南開大學跨國公司研究中心博士葛順奇認為,中國目前存在外資的相對短缺。 他說,從FDI在中國的產業分布來看,截至2002年,中國初級產業利用外資占總量的1.9%,第二產業占68.32%,房地產占23.87%,其他服務業占7.91%,外資主要集中于制造業,服務業所吸收的外資比例較低,這與世界FDI流動的行業總體分布格局差距較大。在我國,特別是服務業仍然需要大量的外資。 從區位分布來看,我國東中西部地區FDI存量差距極大,31個省市之間利用外資的業績和潛力也存在明顯差別。部分省市仍然需要大量的FDI,已經吸引到較大規模外資的省市,還需要技術與產業升級,需要吸引高質量的外資。 積極利用外資是中國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需要 桑百川說:“中國要不要積極利用外資,實質是中國要不要參加經濟全球化。” 他說,經濟全球化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必然趨勢。隨著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推行全球化的途徑逐漸由武力手段演變為和平方式,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認識到利用資本的重要性。 資本在追逐高額利潤的過程中,也迅速推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的進程,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社會生產力和現代文明。學習、借鑒和吸收發達國家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引進外國資本、先進技術、先進管理方式,加強與發達國家經濟技術和文化交流,是盡快縮小與發達國家發展差距的捷徑。 為此,發展中國家開始主動迎接全球化,紛紛制定優惠政策、設置特殊經濟區,吸收外商投資,參加跨國公司全球分工體系,甚至為爭奪國際資本而進行激烈競爭。 事實上,也確實有很多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通過對外開放,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參加經濟全球化進程,獲得了很快發展,擺脫了貧困和落后狀態,如亞洲四小龍等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這對其他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走上了經濟開放之路,使經濟全球化以新的方式向前推進。 適應發展生產力和發展市場經濟的要求,中國選擇了正確的對外開放、參加經濟全球化的戰略和政策,而跨國公司和國際直接投資的增加是經濟全球化的內容和表現,中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是參加經濟全球化的題中應有之意。 積極吸引外資是世界各國的政策目標 葛順奇說,基于FDI對東道國經濟發展作用認識的深化,世界各國對外資的態度不斷發生轉變。從20世紀40-50年代的允許政策,到60-70年代的限制政策,再到80年代的自由化政策,現在是積極促進政策,甚至是競爭性吸引FDI。吸引跨國公司及其國際直接投資,成為各國制定外資政策的主要目標。 過去10多年,世界各國的FDI政策主要集中于更多地吸引FDI。1991-2002年,有165個國家對本國FDI法規進行了1641項修訂,其中,95%是以FDI政策更加自由化作為目標。2001年,在各國FDI的法規變革中,旨在創造更有利FDI流入的措施占有非常高的比例。2002年的比例更高,在全球248項外資法規修改中,有235項變革更有利于吸引FDI。 接受采訪的專家普遍認為,在繼續堅持積極的外資政策同時,必須高度重視建立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盧進勇說,民營企業最終應當成為中國經濟主體。但由于長期以來,我們對外資企業實行“超國民待遇”的優惠政策,將民營企業置于不平等市場地位,抑制了民企的生命力。隨著中國加入WTO,從市場準入方面,我們對外資的限制越來越少,相應地,對外資的特別的優惠政策也應當逐步減少,最終與國內企業平等。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