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女士的文明沖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9日 10:03 南方都市報 | ||||||||
作者:大風歌 一位樊姓女士,攜帶祭奠亡夫的物品,在路邊等候公交車,卻因行李體積過大,先后被多輛公交車司機“拒載”。因為悲傷、勞累和不耐煩,她一度心情激動,強行攔阻路過的公交車,并與司機和乘客僵持以致引起交通堵塞(見南方都市報10月18日A09版)。
樊女士的遭遇,令人同情,也的確有同情她的人。在她孤獨憤懣地等待了兩個多小時后,終于有一輛公交車的司機和乘客,為她騰出了空間,讓她走完了這段困頓的路程。 剛看到這則新聞,我首先想到的是,她為什么不打的?這個問題,跟晉惠帝問侍從“那些饑民為什么不吃肉糜”似乎有點“異曲同工”。前提卻不一樣,公交車有公交車的規矩,公交車不是貨車。如果一個馬戲團巡回表演,估計還是乘大篷車的好。 行路難,對所有出門在外的人而言,都有切膚之痛。小的時候,跟著父母去上海走親戚,大包小包帶上無數,全是那些值錢或不值錢的土產,去換取城里親戚的笑臉和上海貨,為此沒少挨公交車司機和售票員的白眼,還有路邊灰塵和凌厲寒風的侵襲。 當時總想,為什么總要帶這么多討嫌的東西,要是只帶錢就好了!就像看《西游記》時,很喜歡豬八戒的建議,通過騰云駕霧將唐僧“背”到西天,結果卻被孫悟空否定了,原因不外是唐僧屬于凡人,有一副“沉重的肉身”。 乘客有乘客的苦楚,永遠的行路難,在廣州也不例外。司機也有司機的苦衷,我們至今依然沒有完全擺脫“沙丁魚罐頭”的交通狀況,但因超載而來的交通事故卻不絕于耳,在農村和偏遠地區尤多。因此不管司機本意如何,血的教訓和鐵的紀律卻是無動于衷的。 可以煽情地說,個體的境遇與體制的框架在這里,已經產生了不可通融的沖突與對峙。可偏偏有一輛這樣的公交車,給黑暗中的樊女士帶來了一線曙光,車上的司乘人員,與人方便自己方便,你讓一下我讓一下,使幾乎是“無隙”狀態的車上多出了一個人的空間。 也不得不佩服樊女士的毅力。要是常人在此,一準揮手打的離去,就像歐陽鋒在《東邪西毒》中所說,“要想不被人拒絕,先得拒絕別人”。她卻靠自己“等待戈多”般的堅持贏得了“勝利”。不過這種“勝利”的代價大了點,還有對交通的干擾,委實不可取。這或許也屬于“文明的沖突”吧!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