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者”失蹤與油市恐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5日 13:11 光明日報 | |||||||||
福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王海濱 投機者利用國際石油市場上普遍的恐慌心理興風作浪在油價飆升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而世界石油市場的兩個傳統的高油價“終結者”沙特與美國無力或者無意發揮慣常的穩定作用又是恐慌心理彌漫的主要原因!鹾I
最近國際原油期貨價格迅速上漲,在跨越了50美元這一“心理門檻”之后,漲勢仍然不減。 對此,石油界人士提出了多種解釋:超強颶風對墨西哥灣石油生產的影響、尼日利亞石油工人威脅罷工、尤科斯事件余波未平、伊拉克的動蕩愈演愈烈、冬季將至使北半球國家大量儲油以及一些亞洲國家石油需求猛增等等。這些因素確確實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世界石油需求、減少了石油供給。但是,迄今為止國際石油市場上并未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恰恰相反,前不久歐佩克高官還表示:“目前世界石油的供應量實際上超過需求量達200萬桶/日”。在供過于求的情況下,油價為什么還節節攀升?答曰:投機者利用國際石油市場上普遍的恐慌心理大肆炒作和興風作浪在其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而世界石油市場的兩個傳統的高油價“終結者”——最大的生產國和出口國沙特阿拉伯與最大的消費國和進口國美國——無力或者無意發揮慣常的穩定作用又是國際石油市場上恐慌心理彌漫的主要原因。 沙特對世界石油市場的舉足輕重的影響主要不是表現在其產量和出口量居于世界第一,而是源自它的剩余產能的無與倫比。憑借其被稱為“國際石油界的核武器”的剩余產能,“浮動生產國”沙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國際油價。實際上,沙特曾先后在1973年、1979年、1983年、1985年、1991年、1997年動用過這種“核武器”,并成功地使油價走勢逆轉。除了擁有穩定世界石油市場的巨大能力之外,沙特還在傳統上有穩定國際油價的強烈意愿。它是歐佩克里主要的鴿派,占據較大世界石油市場份額、追求長期石油收益是其基本的石油出口政策;诖,沙特總是滿意于既保證它和其他石油輸出國賺取巨大利潤,又能拉住石油消費國,使其樂于大量進口石油、缺乏開發替代性能源的興趣這樣一種價格。沙特在油價上的溫和態度為石油進口國所普遍贊賞。然而,由于近年來對國內石油資源的勘探開發投入的減少以及實際產量增加較多等原因,它的剩余產能今不如昔。1983年沙特的剩余產能至少為630萬桶/日——830萬桶/日,而按照當時一些石油專家的估計,甚至可能高達1000萬桶/日——1200萬桶/日。2002年,沙特的剩余產能仍有300萬桶/日,而現在,它的近期剩余產能只有約100萬桶/日,僅僅占世界石油日產量的1.25%,對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已經很小。 擁有全球霸主、世界最大石油消費國和進口國三重身份的美國,其穩定世界石油市場的能力受到廣泛懷疑,其意愿顯得明顯不足,這也加劇了國際油市上恐慌心理的擴散。一方面,人們對美國穩定國際石油市場的能力持懷疑態度的主要原因是美軍無法控制伊拉克的混亂。不過,伊拉克的動蕩其實并沒有大量減少其石油出口量,因為1991——2003年,伊拉克由于一直受到聯合國制裁和其他因素的影響,石油出口本就不多。相反,現在伊拉克的石油出口量已經接近“石油換食品”計劃下其石油出口的峰值。因此,目前伊拉克的局勢對世界石油供求關系并無實際影響,影響的是人們對美國控制中東的能力的信心,而國際投機者則利用這種擔心大做文章。另一方面,美國面臨高油價,迄今仍無意采取動用戰略石油儲備等手段來干預世界石油市場則突出反映了美國政府缺乏穩定國際石油市場的意愿。美國目前的戰略石油儲備量已經非常接近其設計量的極限,如果將其一小部分投入市場,國際油價無疑將很快下降,但到現在為止,美國沒有采取任何實質性的壓價行動,其原因可能包括:小布什、切尼、賴斯等人都有很強的石油背景,油價大漲符合他們的私利;高油價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要過一段時期才能顯現出來,不會影響美國選民在即將到來的大選中對小布什的支持率;美國可能有不惜犧牲一些本國和盟國利益,利用高油價、人民幣與美元掛鉤、中國的石油進口量猛增的形勢打擊戰略競爭對手中國的政治意圖。 兩個傳統的高油價的“終結者”的缺位,導致目前國際石油市場上任何壞消息都會使惴惴不安的石油公司等行為體參加到瘋狂的搶購石油的行列中,“有多少就買多少,不論要價多少都照付”,進而使油價越漲越高。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