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人質家屬安寧才是真正的關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5日 10:01 新京報 | ||||||||
兩位中國同胞在巴基斯坦被綁架的日子里,牽動了我國政府和國人的心,大家希望他們能盡早脫險。與此同時,不少人將關切的目光投向了人質家屬。各級領導上門慰問,有關部門派出了醫生隨時待命,社會各界也通過各種方式表達祝福。平心而論,這不僅是人之常情,也會給人質家屬帶來溫暖。但在其中,一些媒體的做法卻值得商榷。 據報道,突如其來的災難給人質家屬帶來了巨大壓力,王鵬的大伯聞訊后當場暈倒
或許記者上門采訪是想帶去讀者或觀眾最真摯的祝福,同時將人質家屬的消息及時向受眾反饋。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從某種角度說也是工作需要。但在這種特殊背景下,過多的采訪不僅不能減少人質家屬的痛苦感,反倒會勾起其傷心的回憶,對人質家屬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尤其是在人質家屬已明確提出不愿接受采訪,不希望再被打擾的情況下,再“窮追不舍”就更不可取了。這時,記者能采訪到什么內容呢?只有人質家屬痛苦不堪的表情。將這樣的內容公之于眾,不僅是對當事人的不尊重,也是受眾不愿看到的。 對人質家屬來說,在這個時候他們確實需要慰問,但這種慰問是特定的。好友間的寬慰能使他們的心情好些,心理醫生的治療也能起到這樣的作用,但記者卻不一定具備這樣的本領;更何況,記者在與當事人的交流中,難免有些習慣性的語言,如刨根問底地詢問當事人感受、回憶和親人間的往事等,這都會對當事人造成新的心理壓力。記者有自己的工作任務可以理解,但在這種特殊事件中,尤其要注重當事人的感受。如果不注意這些,就算記者通過種種手段搞到了獨家新聞,也是不可取、甚至是有悖職業道德的。 其實,不僅僅是記者,在這個時候各個部門都要注意給人質家屬營造更加安寧的環境,如領導上門看望的效果就不一定比心理醫生好。只有注意到了這一點,才是一種真正的人性化關懷,才是對人質家屬最好的關心。 □朱慧松(湖北編輯)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