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時評:重理價格機制 謀求健康數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4日 14:07 21世紀經濟報道 | ||||||||
近日,國家統計局將公布9月份宏觀經濟數據,同時第三季度統計數據也將向社會公布。這些數據之所以受到嚴重關注,不僅因為它是國家發改委、央行等宏觀經濟部門調整投資、利率等重要參數的依據,更因為它將成為年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立2005年增長目標、部署經濟工作的決策基礎。 然而,或許是出于對爭論GDP增長率與CPI指數是高還是低的厭煩,或者對統計數據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當然是反映價格的重要參數,但因人們對它過于重視,而其構成中糧價所占的權數過大(對整個漲幅的影響程度達87.5%),已經產生誤導性的效果。例如,人們根據數月來CPI連續超過5%,認為出現輕微通脹,呼吁加息;而央行也是根據同樣邏輯,但因CPI漲幅最大的是糧食,而下半年形勢是糧食增產糧價下降,故不予加息。顯然,糧食及食品類價格的漲跌幅度成為宏觀決策的焦點,調控糧食及食品類價格也成為物價部門的目標。其實,這不但是一個誤導,而且將導致損害農民利益、浪費經濟資源的后果。 20多年來一直沿用的CPI一籃子物品與服務的構成中,糧食權數過大,糧價上漲便構成CPI上漲的主要部分。但在今天“居民消費”的物品與服務中,糧食雖屬基本消費,但已遠非主要開支,且其對其他物價上漲的傳導效應很弱。相反,居住類價格和服務類價格的居高不下已成為影響“居民消費”的主要因素。例如,城市生活的成本高昂,不是因為大米蔬菜太貴,而是因為房價太高。因此在宏觀決策中如果過于強調對糧食及食品類價格的調控,將大大損害農民種糧和養殖的利益,降低農業的比較收益,導致大面積農業土地撂荒。 一邊是控制糧食及食品類價格的上漲,一邊又是投入巨額資金補貼糧食生產,這難免導致經濟資源的巨大浪費。今年最重大的宏觀經濟舉措之一就是扶持農業生產,下半年的糧食增產已成定局,糧價將穩中有降,但是國家卻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高達數百億元的直接補貼,各級政府的行政成本,開動宣傳機器的費用等等。而在糧食過剩之后,還將導致糧食保管費用、利息和價差虧損補貼(移庫和陳化糧拋售)等方面沉重的國家財政負擔。 今年另一項重大宏觀舉措則是遏制投資過熱。其實,固定投資過熱的根本原因,仍然是要素的價格機制存在嚴重問題。很多大項目之所以上馬,是因為銀行貸款的利率不高,減除成本之后有利可圖。利率是資金的價格。銀行的貸款利率不高,因為吸儲成本低,百姓的錢只能以低利率存入銀行。很多大項目之所以上馬,是因為土地、上游資源和原材料的價格不高,而這又是由于國家作為這些原始資源的所有者放棄所有權收益的結果。很多大項目之所以上馬,還因為環境污染的代價太低,這與環境保護不能啟用價格機制、進行經濟約束,而只會通過環保行政審批進而滋生腐敗有關。 有人說,自2003年始,中國經濟進入新一輪高增長周期,今年GDP增長率將達到9.4%,明年仍將保持在8%以上。分析起來,新一輪高增長的動力有兩個:城市化和工業化,它們都與價格機制密切相關。城市化需要政府投入巨額資源建造和改善公共服務設施,例如國家花費大量財政資金建設南水北調工程,以保障北京等大城市居民的水價低廉。工業化和“世界工廠”的興起,與匯率即人民幣對外幣的價格機制相關,因為人民幣被低估,所以“中國制造”競爭力強和貿易順差大量增加。 但是我們必須指出,因價格機制被扭曲而換來的經濟高速增長并非善事。糧價低有利于城市低收入人群但農民收入無法提高,銀行利率低有利于投資卻是對存款人的隱性剝奪,投資大量公共設施有利于建造城市花園但不利于農村地區的基礎教育,這是不公平的財政轉移支付,人民幣匯率過低有利于增加出口,卻導致大量“熱錢”流入國內套利套匯,損害本國經濟。宏觀經濟決策不應該只盯住幾個統計數據,而要切實地理順一切生產要素價格的形成機制,因為價格是市場經濟的核心。只有健康的價格,才有健康的數據,也才有健康的增長。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