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國內資金新流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3日 13:59 中國經濟時報 | ||||||||
易憲容 在發展中國家,資金的稀缺性以及政府對金融市場的管制一直為學界所關注。不少研究已表明,資金流向與變化不僅顯示著政府對資金管制的程度,也表明了金融市場如何來應對政府對金融市場的管制。
從過去一個月來的情況表明,國內銀行信貸緊縮并沒有讓企業資金斷流,也沒有出現大批企業倒閉現象,企業投資反而有上升跡象。一輪宏觀調控下來,中國經濟已產生了“抗藥性”,這種“抗藥性”直接影響到4月份以來的第一輪銀行信貸緊縮的效果。而這種抗藥性根源就是資金在銀行體系外循環,即由于企業不能從銀行體系獲得貸款,只好轉向民間信貸市場;而民眾面對著存款的負利率,愿意把剩余錢直接借給企業。 中央財經大學“地下金融”調查課題組編制的中小企業“地下金融”活動規模指數表明,國內地下金融活動規模巨大,中小企業約有三分之一強的融資來自非正規金融途徑。從編制指數的結果看,全國17個省份平均為35.86。西部6省區指數最高,為43.18,中部居中為39.8,東部為33.99。指數排在第一位的是四川,達到67.68,最低的是遼寧為10.58。 根據陶冬的估計,目前大約有1000億至1400億資金流入非正規金融渠道?梢哉f,陶冬的估計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現實的經濟生活,而且可能實際的情況還會比我們所觀察要復雜。 數據表明,今年以來國內居民消費出現了恢復性的增長,前8個月累計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達13%以上。但是由于從2003年12月開始,中國實際利率已連續9個月為負值,從而使得上半年以來國內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增幅持續下降。這說明居民的剩余資金可能大量地流出正式的銀行體系。 現在我們要問的是,國內這些資金流向的新動向說明了什么?它將對國內未來的經濟產生什么影響?政府應該對此采取什么對策?是以往那種對“地下金融”全面封殺?還是因勢利導對現行的金融市場制度進行全面檢討? 大量的資金流向非正式的資金市場。這說明我們的正式金融體系已經不適應發展了經濟的需要了。在正式的金融體系內沒有一種資金供求暢通的渠道。最大的問題就在于我國的金融市場還沒有走出計劃思維模式,還沒有走出政府對金融資源的壟斷,在于政府對金融市場管制與干預太多。 在我國,一方面民眾手中持有12萬多億元的儲蓄找不到好的投資渠道,只能以十分低的收益存入銀行,另一方面不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不能夠獲得它們融資所需要的資金;一方面在國內股市之外近幾千億的資金在等進入市場機會,另一方面政府又在千方百計地要讓合規的資金進入股市;一方面民間信貸市場的資金利率高20%以上,另一方面由政府管制下的利率卻十幾年來只是向下調整到最低水平上;一方面不少企業融資無門,另一方面一些企業能夠輕易地從銀行及證券市場融集到資金再以高利率貸款給其他企業等。 目前國內金融市場的問題并不是國內資金短缺,也不是企業資金需要過大,而是沒有合適的渠道與合適的收益率讓資金供求關系聯系起來。換句話說,由于國內金融市場制度上缺陷,使得金融剩余者的資金不能通過金融中介轉移到金融需求者手中。 而這些問題的原因又在于政府對國內金融市場壟斷太多、管制太多,在于政府對金融市場的干預頻繁。如:國內銀行市場利率機制失效,完全是政府人為壟斷之結果(盡管目前四大國有銀行目前所占市場份額下降到58%,但民營資本與國外資本在銀行業比重不會超過10%);在證券市場,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證券公司及基金,基本上也是國有企業為主體。政府對證券市場的管制無所不在,不僅管上市公司之發行價格、上市規模與時間,還要管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的培訓與任命、股票指數的高低等。證券市場本來是一個最市場化的市場,但證券市場行政化成了國內證券市場的最基本特征。 近日媒體打電話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國內利率調整之事。不少記者都在問,國內負利率這樣高,國際金融市場進入升息潮,為什么國內利率就是這樣不動?利率這個最為常用的工具為什么在中國會失效?國內的經濟變化真的是不需要利率調整嗎? 一邊是政府管制,銀行一降再降到極低的水平,另一邊真實的民間金融市場利率是政府管制利率多倍;一邊是一些企業通過從銀行獲得資金再貸款出去輕易地獲利,另一邊是許多企業由于貸款無門只能進入高利率信貸市場。中國該不該調高銀行利率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民間信貸的活躍不僅說明了國內正式的金融體制不適應國內經濟發展之需要,也說明了國內經濟增長并沒有因為政府的宏觀調控而完全被壓制。正如有調查表明,在不少地方,早幾個月一些暫停的項目又開始上馬了。如有人說,“一家國有企業去年下半年上馬的塑鋼項目,已投下幾個億,企業認為市場擺在那里,利潤空間大,一上馬就沒有辦法停下來了!笔聦嵣希谑袌鲶w制下,每一個經濟主體都會受利益之驅使,只要有利潤,他們都會在既定的條件下千方百計地作為。政府希望出臺什么政策來阻止他們這種逐利行為似乎是不可能了。因為,20多年來市場化的進程,即使金融市場仍然為政府所壟斷,但個人及企業對政府依賴程度越來越在弱化。因此,如果還是以傳統的方式來阻礙這種民間信貸發展,不僅不可能,而且會不利于社會經濟發展。 民間信貸的活躍,這種資金“在體外循環”一方面說明了現行的金融體制存在著制度上缺陷,必須大力地改革;另一方面說明了中國的金融風險正在逐漸增加。因為,大量的資金在“體外循環”不僅加大了政府對資金運作監管困難,國家稅收的減少,而且增加了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使得有效的市場秩序確立更是困難。面對著民間信貸的活躍,政府不能用以往那種僅是冠以違法而打擊之對策就一了百了,而是應該從國內金融體系本身入手,對癥下藥,尋找解決問題辦法。 首先,要從國內金融市場缺乏價格機制入手。試想,政府控制下的銀行利率與民間信貸的利率為什么會相差幾倍?不就是說明在非正規的金融市場(沒有政府管制下的市場),民間企業對信貸有巨大的需求嗎?如果非正規的金融市場對信貸沒有巨大需求,這個市場的利率肯定會接近正規金融市場利率水平。而兩個市場巨大的利率差不僅進一步扭曲金融市場價格機制的形成,阻礙了金融市場的發展,也為相關的權力機構尋租創造了條件。這是與“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完全相悖的。 可以說,民間信貸活躍來自于現實的市場需求,那么這些需求是真實的需求還是潛在需求呢?如果是真實的需求,那么宏觀調控意義有多大?又應該如何進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又出現高速的經濟增長,政府宏觀調控能夠起到什么作用?這些都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對于目前國內資金流向的新動向,已經不能僅采取傳統的如何說其違法亂紀來打擊之。而是應該先檢討現行的正規的金融體系,找出其中的缺陷與癥結,對癥下藥,大力改革。同時,應該通過疏導的方式把這些非正式的金融行為納入到正式金融體系中。 總之,國內資金新流向說明了市場開始在慢慢地沖破政府對金融市場的壟斷,如果政府僅以傳統的方式來應對之,肯定已是不合時宜了。同時,這種民間信貸的發展如果引導得好,則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引導不好,其所帶來的金融風險與社會風險也將是不可低估的。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