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馴養制度需要重新審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3日 09:21 新京報 | |||||||||
10月10日,廣東防治非典科技攻關組的專家們在“廣東省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研究”科技成果的鑒定會上再次作出結論:果子貍是非典冠狀病毒的主要載體。消息傳出后,國家林業局相關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并沒有禁止果子貍的養殖,他們也沒有制訂這方面政策的意向。 有關方面對于果子貍養殖的“寬容”令人擔憂。拋開這次廣東專家的最新結論不說
需要審視的其實還不僅是允許養殖果子貍的政策,其實目前我國實行的野生動物馴養政策更需要進行全面審視。 野生動物攜帶的病毒會給人們帶來災難,這樣的警鐘早就響起。黃熱病、埃博拉和艾滋病就是著名的例子,此外,去年發生在美國的猴痘病毒傳染也被科學家證明,猴痘病毒來源于草原犬鼠,由于這些野生的鼠類被人類當做寵物,導致人類被感染。專家們曾一次次地警告,許多野生動物,特別是嚙齒類動物和靈長類動物身體內存在大量病毒,這類病毒對動物的致病性很低,但人類于這些新型病毒卻可能沒有免疫力,而且野生動物的病毒傳到人身上后會變異,造成更大的感染性,危害性極大,所以親近、馴養、食用野生動物會給人類的生命帶來巨大威脅。 科學研究還表明,因馴養野生動物而導致野生動物身上的病毒傳染給人類,這樣的傳播風險更大。正如解放軍傳染病中心主任孔祥平曾說過的,“真正在野外生活的野生動物是分散居住,以野生果子貍為例,一般是1公3母居住在一起,8個月才產一窩,一窩平均只生育3.5胎,即便是有某種病毒也不會傳得很快,倒是馴養的野生動物,養殖戶一養就是幾千只上萬只,密密麻麻一起關在籠子里,只要有一只有某種病毒,幾乎上萬只都能感染到”。 當前,國家鼓勵馴養野生動物,發展特種養殖,促進農民增收,這種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要看到,在全球生態環境急劇變化的背景下,這樣的政策存在的風險已經是越來越大———野生動物的馴養場所可能會變成人畜共患傳染病的疫源地。此外,國外專家早已指出,由于人類破壞生態環境、全球變暖和野生動物行為改變,未來25年人類會發現很多新型的來自野生動物病毒。 去年的非典疫情之痛提醒我們,我們要時刻緊繃“防非”這根弦,重視所有可能的病毒源,不然非典重來將讓我們付出巨大代價。越來越緊迫的現實表明,野生動物的馴養不能再繼續進行“粗放式”管理了,該是讓公共衛生介入這個領域的時候了。 保護野生動物的關鍵不在于我們去怎樣馴養、利用它們,而是在于我們如何去保護它們生存的環境。所以,我們人類與野生動物保持距離,敬畏大自然,這其實是對野生動物最好的保護,同時,也是對我們自己最好的保護。 □本報評論員于平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