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權交易市場不應存在歸誰管之類問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2日 10:31 中國經濟時報 | |||||||||
-劉以賓 《經濟參考報》報道:產權交易市場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的特殊產物?它對深化產權制度改革,促進國有資產流動和重組,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種種原因,這個市場在以往國家政策的調整中幾經沉浮,遭遇到“無主”尷尬的境地。
據說,產權交易市場之所以“無主”、尷尬,是因為“產權市場到底是公共市場還是國有產權交易市場”、“這個市場就不應該歸口國資委管理”、“誰來給產權市場定規則”等一系列問題始終未得解決。上述問題,客觀上也許存在,但需要進一步探究的卻是:誰提出了這些問題?提這些問題的思維起點、認識基點又是些什么? 抽象地看,“市場”這東西其意思、其“所指”都是一樣的,它無非是一種商業機制,一種有形或無形的約定俗成的交易關系。以與百姓生活最密切的禽肉蛋菜交易為例:賣的和買的,大家不約而同地到一個地方來,交易價格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當然,特殊情況下政府也可能干預價格),自由交易、討價還價、各取所需、其樂融融,您說它的“主人”是誰,它究竟由誰在“管”著? 首先,農貿市場之有形場所的所有者(無論是國有還是私有)僅僅靠有償提供交易攤位、水電、衛生等“硬件”收回投資并賺取利潤,他不可能成為主宰這個運行著的市場交易關系的主人;其次,賣者和買者僅僅是約定在這里完成交易,對于該市場的實質性因素例如質量、價格、供求平衡等等,不可能由其中哪一方憑主觀愿望擅自決定;再次,工商、衛生防疫、公安、城市管理等部門雖然可以對這個市場進行檢查監督乃至對某些違規者進行處罰,但僅限于法規賦予他的權力范圍,他們也算不上該市場的主人;最后,國家、地方政府有關法律、法令、條例、規章,以及該市場的“游戲規則”,所有參與該市場的人都須遵守,只能被看作這個市場運行的一種基礎性的“軟件”,更談不上是該市場的主人。綜上所述,假如用計劃經濟的思路討論農貿市場該歸誰管的問題,恐怕永遠沒有結論。 誠然,產權交易市場與農副產品市場有很大不同,甚至不宜相提并論。然而,區別是什么呢?區別僅僅在于交易主體身份、交易對象以及相關交易規則不同。就“市場”的本義而言,二者不應該有什么真正的區別。從維護“市場”的本質屬性和商業交易場所的固有內涵出發,我們完全可建立這樣的基本認識:產權市場縱然有些特殊,但它依然是市場而不是別的什么,因此同樣不存在該歸誰管的問題。 凡真正的市場都應該是公共的,因此“產權市場到底是公共市場還是國有產權交易市場”的命題幾乎不能成立。把市場分為公共的和非公共的,其本身就帶有某種常識性幼稚。所謂市場,本來就是一種公共場所,只要有銷售資格或購買需要,都可前來交易。無法想象從農貿市場到大型超市的各類交易市場,會進行“非公共性”的身份限制。國有產權交易,本身就隱含著出賣給非國有身份購買者的要旨,雖然政府可對購買者自身條件設定某些門檻,但并不能否認買者身份的多樣性,也不能懷疑該市場的“公共”性。更何況,市場的本質特征之一是無邊界性,市場從來就反對地方封鎖,市場交易的國際化是不可阻擋的潮流。 由國資委管理產權市場難免出現交易不公平的問題。在產權市場里,國資委僅僅是一個“賣”者,至于如何賣、賣什么價,則是在遵守有關法律規范的前提下,與“買”者協商的結果。至于這個市場的游戲規則,一方面,和其它各種市場規則一樣,應是在長期交易實踐中約定俗成的產物;另一方面,從交易公平的原則出發,某些重大游戲規則應是買賣雙方友好協商乃至“博弈”的結果。無法想象,一個由國資委充當“婆婆”、交易規則由“婆婆”說了算的產權交易市場,能長期維持交易公平,能被買者所認可。 “市場”這東西,從它發育到成熟的全過程,都要求擁有獨立性、中立性、公正性乃至“權威”性。然而,我們的市場經濟搞了若干年,在某些局部、某些事情上,卻總有人不了解它的秉性,不知道信任它、尊重它、順從它,甚至無法擺脫一種總想凌駕于上的奇怪的情結,難道不值得認真反思嗎?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