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結果為什么石沉大海終年不見陽光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2日 01:19 人民網 | ||||||||
網友:張君明 河南省鶴壁市在加大審計力度的同時,將審計結果公開成為一種制度,規范化地進行,在2003年預算執行及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的審計中,毫無保留地向社會公開,并對20余個單位的違紀問題,給予公開曝光。《中國審計報2004年9月17日》
自“審計風暴”掀起之后,公開審計結果,正在一些地方規范化、制度化地進行。毫無疑問,這是陽光政務的又一體觀。審計的目的是弄清問題,規范管理,不論情況怎樣,結果都應公開。這既是對被審單位的負責,也是對職工群眾的交待。審計無結果,不僅有違審計的初衷,而且容易使問題越積越深,矛盾越增越大。然而,時到今日,仍有一些地方的審計還在“內部”進行,有的審計之后,時隔一年仍遲遲不見結果公開,是好是孬對群眾來說一直是個“謎”。 審計結果不公開,問題在于幾個方面。 應付差使。少數審計部門淡化自己的責任,在審計中缺乏認真精神,不做深入了解,隨隨便便地翻翻帳,簡簡單單地問幾聲,敷衍塞責,走馬觀花,盡管疑點多多,卻找不出任何證據,無法公開結果。 礙于面子。有的雖然查出了問題,卻因與被審單位關系甚密,或因是老領導、老同事、老朋友,拉不下情面,下不了手,私情大于黨性,關系勝于原則,處理起來“心太軟”,不愿公開亮丑。 怕捅婁子。有的審計結果大出意料之外,或是集體違規、集體犯罪,或是牽扯到某些部門、上級領導,害怕公開引起公憤,“拔出蘿卜帶出泥,只好無聲無息,隱匿真情,以“沉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或許,對于某些審計部門來說,結果不公開是一種工作方法,但在群眾看來,這種“方法”里面卻有著許多貓膩,不僅讓群眾感到失望,也影響了審計部門的威信。同時,封存結果更是對審計工作的極不負責任,無形中增長了不正之風,慫恿了經濟犯罪。有的單位隨意挪用資金,建立假帳;有的地方盲目投資上馬,造成浪費;有的領導大搞政績工程,扎“花架子”。之所以如此,在很大程度上是審計不公開為其壯了膽。問題小也好,問題大也罷,反正審計結果不公開,下不知情,上不過問,自己不丑還有什么可怕的。 公開審計結果,不僅是審計部門的職責所在,更是一種社會責任。只有將審計結果公布于眾,才能形成全社會共同監督的氛圍,才能對違紀、違規、違法的腐敗行為進行有效地扼制。對于審計部門來說,公開審計結果,有利于提高政府辦事的公信度;對于基層群眾而言,可從制度上保障他們的知情權;對于腐敗分子則成了套在頭上的“緊箍咒”。因此,建立審計公示制度已勢在必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