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擔心冒犯自己的公司客戶,許多股票分析師很少對公司給予“賣出”評級,因而投資者(尤其是個人投資者)應警惕分析師們的此類做法。《華爾街日報》--買進、賣出還是持有?
這是最基本的投資問題,也是投資者向華爾街的股票分析師尋求投資建議時希望得到明確回答的問題。但是,回答時常是含糊的,“買進”并不總是代表買進,而“持有”經常
意味著賣出。
更加令人困惑的是:每家經紀公司有不同的研究評級,相互間幾乎沒有關聯,也很少有經紀公司的評級與簡單的買進、賣出或持有相關聯。
因此,難怪目前有這麼多圍繞華爾街研究分析師的爭論。美國國會正在調查分析師們如何得到常常是看漲的研究結論。(根據記錄,在所有的研究建議中,只有大約1%是賣出)。隨著監管機構建議采取措施,以要求分析師與投資者進行更為直接的交流,證券行業正在努力重塑其可信性。
但是,真正的問題在於:學術證據顯示,“買進”之類的建議并不是非常有價值的指示。即使是頂級經紀公司的研究主管也說,投資者不應盲目聽信這類只有一個詞組的投資評級。
投資者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不要盲目聽從買進的建議。
通常,分析師一般不愿給予賣出這一評級,因為這樣做會惹惱公司,從而使分析師所在的經紀公司失去投資銀行業務,而投資銀行業務能提高經紀公司的收益水平,并有助於分析師收入的增加。因此,分析師們依靠文字游戲來與普通投資者溝通,給出諸如與大盤一致等評級,而這其實意味著賣出。
雖然這些行話對於職業交易商而言是很清楚的,但個人投資者卻會受到傷害,因為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簡稱:SEC)的代理主席勞拉.恩格(Laura Unger)的話說,“個人投資者經常只看評級的字面意思”。
此外,投資者應該核實一下,分析師所屬的公司是否與被評級的公司有投資銀行業務往來,此類信息通常會在研究報告中詳細披露。如果是這樣的話,該研究報告充其量也是有偏見的,因為分析師一般不愿意得罪公司客戶。
當然,這些并不是在暗示:研究報告都是無用的,所有的分析師都是騙子。作為一個整體而言,分析師們提供一種很有價值的服務:他們搜集整理職業投資者或個人投資者沒有時間、愿望或能力搜集的情報。他們的研究(不僅僅包括投資評級)是投資者在尋找有關一家公司的真知灼見的過程中所應該參考的。
如果你想擁有最佳的觀察力的話,應該注意那些提供最高和最低收益預計的分析師。SEC的新公平披露原則規定,公司應該對所有投資者一視同仁,因而分析師們正更加努力地研究公司情況,以形成對一家公司業務的獨到見解。
短信發送,浪漫搞笑言語傳情
訂手機短信接收滬深股票實時行情股價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