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薪酬:怎樣算才合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2日 23:53 周末畫報財富版 | |||||||||
在看待CEO薪酬的問題上,人們可能更關心形式,而非實質:他們關心那個涉及金額巨大的數字、關心數字之間的比較、關心怎么定出這個數字勝過考慮經理人究竟值多少錢。 方軍 CEO的巨額薪酬,總會激發無窮的興趣、無數的爭論,中外都一樣。16年來,《華爾街
在中國,CEO和企業高管薪酬也備受關注,不過公眾反應與美國并不完全相同,他們的薪酬的實質也差別很大。搞垮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陳久霖曾經被稱為“新加坡打工皇帝”,在2002年他的年薪為2000多萬元人民幣,而根據2006年2月通過的2004財年年報,陳也應獲得50萬元新幣的薪酬。這個拿著高薪的人搞垮一家公司,并且在出事之后還拿到這么高的薪酬,這很自然引發憤慨。不過,真實的情況與表面看到的差別很大,陳久霖沒有拿到那2000多萬元人民幣,那只是名義工資,絕大部分應中國航油集團的要求匯給了航油集團或保留在公司里。陳久霖曾解釋說給自己開那么高的名義工資是為了顯示在新加坡中國管理者也能拿高薪,他得到的實際上是一個形式。他2004年的那個薪酬數字也很難說是他的個人薪酬,在回應外界質疑時公司解釋說,“陳久霖的工資并沒有發給他,目前還留在公司賬上”。他不大可能拿到這筆錢。 前幾個月,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郭樹清的年薪也曾引發不少討論,不過越來越多的人都傾向于認為他的薪酬太少了,而不是太多了。建行年報提到要進行薪酬改革與股權激勵引發“群情激昂”,因而兩會期間,有記者問郭樹清年薪是不是達到百萬,郭樹清的回答是“這不大可能,100萬以下倒是可以肯定”。之后,觀點就發生變化,這是因為與同行業的其他人比起來,郭樹清的收入較少:比如根據4月份招商銀行發布的2005年年報,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的稅后薪酬267.83萬元,兩個副行長也都是135萬元左右。 去年8月分析花旗銀行董事長桑迪·威爾的退休金爭議時,我們認為,雖然單就那些拿高薪的CEO來說,他們的收入可能的確過高了,但是,對他們收入的普遍質疑所反映的社會觀念卻可能使得許多管理者沒法得到他們應得的,這給企業和經濟發展形成了障礙。我們認為,應該回到根本,去討論“管理者應該得到多少價值?”這個問題。不過,再次試圖理解CEO 薪酬時,我們意識到,在這個問題上,人們可能更關心形式,而非實質:他們關心那個涉及金額巨大的數字、關心數字之間的比較、關心怎么定出這個數字勝過經理人究竟值多少錢。 關心形式通常意味著所有討論都會變成針鋒相對的爭論。美國很多CEO是靠期權拿到巨額薪酬的主要部分的,自然也經常被拿出來討論。支持的人會說,期權能夠把經理人與公司的利益聯系起來。這很大程度上是有道理的,因為不可能所有人都是傻瓜:高科技公司廣泛實行近乎全員的期權計劃,它廣為接受并且確實發揮作用,期權可能是商業史上最為重要的發明之一。不過,反對的人可以拿出最負盛名的投資家沃倫·巴菲特的觀點出來支持自己:“一旦授予,期權就與個人的表現毫不相關,因為,期權是不可撤銷的而且是無條件的,懶漢從他們的股票期權中獲得的報償與明星們的完全一樣。”當然,在美國期權的魅力正在消失,按《華爾街日報》今年的調查,授予期權的公司在減少,這是因為新的會計準則要求公司在財務報表中把期權計入費用,巴菲特一直堅持的東西可能很快就實現了:那些因為業績出色獲得現金獎的管理人員,完全可以在愿意時去購買自己公司的股票。 引發人們關心CEO薪酬的因素中,有一個真實存在卻不常被提及的因素:人們是在拿自己的收入和CEO們比較,然后就會不由自主地問,他們憑什么拿那么多錢?當然,在談及CEO薪酬的時候,比較的對象發生了變化,人們通常是拿CEO的薪酬相互比較。這大概是對郭樹清收入的討論很自然地從是不是百萬轉換到與其他銀行行長的比較上的原因。 當然,在關于這個問題各種聲音中也有的確試圖回歸根本的嘗試,李利明在《郭樹清年薪不足百萬是建行之大不幸》文章中就指出,董事長的年薪體現了他對于企業的貢獻程度。而郭樹清的貢獻包括兩個重要方面:建行建立良好公司治理;建行在香港的成功上市。這兩者不匹配,這“只能說明目前建行的激勵機制設計還不到位”。不過,在概念上探討容易,要具體把貢獻和薪酬聯系起來,是個相當復雜的工作。因而泛泛討論時,很多人自然傾向于簡單地進行橫向比較。 美國CEO薪酬難以理解,可能很大原因是在于沒有人能準確預知一個薪酬方案值多少錢。最好的例子是迪士尼和它的前動畫片主管卡曾伯格之間的糾紛,1984年卡曾伯格加入迪士尼時,由于他不是CEO或總裁那樣的高管,沒法得到“股票+期權”式的薪酬,因而簽了一個合同,他得到他制作的所有東西的收入的2%作為獎金,如果他離開公司,將一次性得到一筆錢,就是這筆錢的終值。在最初的好多年,卡曾伯格制作了不少大獲成功的片子,但按照會計規則他總是得不到任何獎金。后來卡曾伯格負氣離開,他曾經要求9000萬美元,但拿不到,于是不斷地打官司,在他1999年終于拿到這筆錢時,算術發生巨大的變化,他最終拿到了2.8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