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張雙武
“教授經商,輸得精光。”近日,李衛武教授能夠以玩笑的口吻對記者說這句話,是因為李的公司去年一年的產品訂單就價值1.2億元。在華中農業大學的一些老師和學生眼里,李衛武被戲稱為“財富教授”。
3年前,在華中農業大學執教20多年后,李衛武“撲通”一聲跳進商海,領銜創辦了一家“教授公司”———湖北暢響生物工程園有限公司。教授們開始以智力成果入股,自費從事高新技術開發和市場推廣。
一批老教授和退休教授是公司的“主角”,他們主要來自3個專業:一是生命科學和環境保護,以產品研究、開發為主;二是植保、園藝、水產和獸禽專業,以產品示范、推廣及售后服務為主;三是管理營銷專家。
這些教授分別從日本、美國等地引進復合菌母液,對菌種進行分離、培壯、提煉。教授們用多年的積蓄和稿費,開發出系列活菌制劑產品,不僅完全適合中國的氣候和生產環境,而且產品質量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教授公司”的優勢是有科研成果,劣勢是缺乏資金。為了解決這道難題,教授們運用先進的“生產形態虛擬化”模式,即公司只控制人才、技術、項目和市場等關鍵環節,借助外力完成生產環節,既節約了投資,又降低了科研開發的風險。
暢響EM是“教授公司”的主導產品。何謂EM?簡單地說,就是復合微生物菌劑的研究應用技術,其奇妙之處在于可讓稻田只長稻子不長草,可讓堆積如山的牛糞看不見蒼蠅飛舞,聞不到一點臭氣,EM技術享有“拯救地球的技術”的美譽,是繼“地膜覆蓋”、“旱育稀植”之后的第三次農業技術革命。
其實,早在1997年,暢響公司就以20萬元的原始資本開始了艱苦的創業,那時,李衛武邀約了8名教授,這20萬元,李衛武拿出12萬元,8名教授和職工湊足剩下的8萬元。
1998年10月,北京一家高科技公司與暢響談EM產品的開發合作計劃,敏銳的李衛武立即意識到EM的實用價值,兩個月后,他對久別重逢的老同學童忠澤教授談及EM及開發計劃流產的遺憾時,童教授卻驚喜地告訴李衛武,他就是專攻EM技術的學術帶頭人。
童教授加入了暢響。和其他的專家教授合作開發新一代的EM產品,幾個60多歲的老人連續數十天泡在簡陋的實驗室里,研制出了暢響的第一個產品。
產品出來了就要推廣示范。教授們把產品拿到了田間地頭,與園區工人、當地農民共享高新技術帶來的成果。在魚米之鄉的湖北,魚泛塘和死魚是困擾農民的千年問題,使用暢響2號產品的第二天,魚浮頭減少40%,第三天得到全部控制,塘水復清。
教授們為暢響立下汗馬功勞。他們不計報酬、不拿工資為暢響研制出一代又一代的產品,表現出了令李衛武佩服的精神。一位教授的妻子、兒子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內相繼去世,女兒深受刺激,精神失常,常常跑出家門,不知去向,保姆打來電話,這位教授放下手中工作便去找,找到送回家后,又接著來上班。
而肩負經濟學家、企業家雙重身份的李衛武深知教授公司的優勢在于它雄厚的知識資本,他還將這種優勢迅速轉化為產業資本。李衛武的16字方針“教授公司,治菌制劑,虛擬形態,網絡經銷”為暢響的騰飛插上了翅膀,為公司定下了人才之本,產業方向,經營模式和營銷方式。電子商務將是公司營銷工作的重中之重,李衛武將它交給了與公司共同成長起來的年輕人。
這個面向發達地區和富裕地區的EM產品,讓暢響公司擁有了遍布11個省市的1000多名區域經銷商隊伍和34個示范點,并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2000年,公司訂單達1.7萬噸,價值1.2億元。
李衛武告訴記者,通過知識資本與金融資本的結合,暢響公司在3年內可望建成:由100名專家教授組成的中國民間最大的生物研究院,中國最大的民營教授公司,中國最大的民營生物工程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