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策劃·本刊記者 鷹巖/文·本刊記者 邊赫/
王敏剛:歷史文化很值錢
職位:剛毅(集團)有限公司主席
90年代初你就已經在內地投資了,而且還是在西部。當時怎么會決定做文化產業呢?
“1990年我們就開始研究國內的發展路向,假如我們做工業,那個時候還很難跟國有企業比較,因為規模沒有那樣大,而且很多方面并不是從商業角度出發的。假如做高新科技,風險大,投資也大。所以當時最現實的、風險比較低的、最立竿見影的就是做旅游。我們看過東北、西北、西南的地區,后來覺得西北的資源比較豐富,而且在考察中發現西部有很多游客,消費層次都比較高。我們發覺中國的旅游是很有魅力的,所以我們決定做旅游發展。我們的理念就是立足于文化資源,做文化產業,其中就包括酒店、旅游景點的開發,及民族工藝品的銷售。我要強調的是,21世紀是高科技的比拼,也是文化的比拼。”
頭一個就選擇了敦煌?
“對。我們做了一個計劃,做絲綢之路的主要路段。因為敦煌已經有知名度了,于是我們就投資了1.5個億建了敦煌山莊。接下來在新疆吐魯番也有投資,考慮到大部分游客是外國人,他們到中國來大都要通過廣州和北京,所以我們在北京和廣州也設了點。剛剛在青海又定了一個,青藏高原也在研究之中。光是‘絲綢之路’,我們7年來已經陸續投入5個億了。”
回報怎么樣?
“今年開始賺了(笑)。我們的歷史古跡是值錢的,只是沒有配備好條件。我們商人要做一部分,政府要做另外一部分。1996年我們到新疆,增長就很快,新疆政府承諾我們建公路,很快就建好了,配合得很好。去年頭10個月就增長了40%。政府說話算數,而且市場環境也很好,所以我們就加大了在新疆的投資。”
既然開始5年在敦煌沒賺到錢,為什么還會繼續選擇在西部投資?
“因為我心里相信我們的文化資源、我們的歷史古跡都是值錢的。而且新疆的勢頭也給我們信心。朱 基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也給我們信心,政府在基建項目上大力投資。公路、鐵路、機場、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具體項目,我們都親眼看見動工了。政府這樣大的動作,使我們感覺到國家是很有決心的。”
現在是香港好賺錢還是內地好賺錢?
“內地好。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著實是在向前靠的。而且現在看到一些年輕的、有文化的、敢說敢做的官員開始上崗位了,他們的文化水平比較高,辦事效率比較快,這也給我們很大的信心。而且很多地方比如沿海,商機都比較飽和,利潤沒有那么高,機會也沒有那么多,而我們在西部泡了這么多年,很多領域看得清,所以就繼續在西部發展。”
你判斷商機的時候依據的是什么?
“依據市場資料,做合適的分析,同時還要對整個國際環境有了解。就是說要洞察先機,必須要掌握國際上的動態,對歷史、對各方面都有了解。”
一般有多大把握才會投資?
“大概60%我就會作出決定了。如果你太保守,要超過80%,那樣的機會會很少。我的一些朋友,超過50%就敢下手了。”
成功與運氣有關嗎?
“我看運氣占5%—10%吧,90%要靠努力。”
伍淑清:給出去的錢升值
職位:香港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常務董事
“我現在是以世界貿易中心協會的身份致力于光彩事業的發展,以世界貿易中心協會的名義在香港成立了一個公司,專門培養投資、開發、環保、生態等方面的人才,目的是幫助內地落后地區的發展,創造就業的機會。這和扶貧不一樣,單純的扶貧,你給他一塊錢他吃掉一塊錢,這不對,應該是你給他一塊錢讓他使這一塊錢升值。
“我們現在計劃在寧夏搞一個人才培訓中心,主要培養少數民族的年輕人將來做企業家。并引進外國的年輕人來,與我們的年輕人為當地的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共同努力做點事情。
“我希望從今年7月開始送人到澳大利亞,到有沙漠的地方看看環境怎么保護,另一批人送到夏威夷去學旅游,11月還要送一批人出去學農業。送他出去他回來以后就會有新的概念新的方法來做事,人就是要多看嘛。我希望我們的企業能走向世界,有跳躍式的發展。
“我去什么地方,考慮的不是錢,是人才。人才不存在年紀的問題,主要是他可不可以接受新的方法。”
光彩事業的基金從哪里來?
“依靠我其它投資的收益。”
香港和內地哪邊的賺錢機會好?
“香港好。國內很多東西亟需制度化。將來加入WTO以后,你不形成制度化,人家一個跨國公司進來,搞點手段,你很多企業就斗不過它。”
你怎么看香港企業來內地投資?
“香港的中小企業在內地難做,他們的基礎不夠。何況中小企業就是要老板自己做才行,他離開了家來內地,誰幫他管香港的公司?”
你對西部教育投資有什么建議?
“我覺得現在一定要普及教育。有很多地方,搞了學校頭一年很漂亮,第二年還可以,第三年就倒了,老師難找。所以西部地方應該有好的老師。從上海這種大城市過去一個老師,教個一兩年就回來,不要在那里教一輩子,那樣的話他腦袋沒有補充新的知識,反而會使自己變落后。”
羅康瑞:30年一個目標
職位:瑞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你怎么看現在內地的賺錢機會?
我十幾年前就到內地來投資,第一個項目是在上海跟團市委做城市酒店。現在是做“一大”會址周邊的保留和改建,初步反響非常好。我們作為房地產開發商,在香港、在世界其他地方,基本上沒有機會讓我做一個這樣的開發項目,但是在上海,我可以做到。
“國家搞西部大開發,我覺得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特別是香港的中小企業,我覺得他們要是愿意放棄舒適的居住環境到西部去,那他們肯定是有競爭力的。因為西部的市場很龐大,但是市場的意識還不夠,而香港在這方面是特強的,有這個優勢。”
為什么你對水泥情有獨鐘?
“5年前我在重慶收購了一個水泥廠,這個水泥廠是老企業,職工1300多人,年產量是26萬噸。我們收購以后,增產到了100萬噸,但是員工還是1300多人,他們收入也好了,也沒有增加當地政府的壓力。
“最近我又投資做水泥,為什么對水泥感興趣?我覺得西部要開發,就要搞基建,而當地的小水泥廠解決不了質量和污染問題,我們投資去做,肯定是有優勢的。這是我看得到的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如果我們香港的工商界用同一個眼光去看這個問題,肯定是有很多商機的。”
就是說內地的機會比香港多?
“多很多。現在內地的商業比較敏感,我們比較靈活,尤其是比較落后的地方,我們希望可以賺到錢,但也希望幫助當地去發展。西部大開發有一個問題就是人才怎樣去培訓,如果我們香港的企業有100家愿意每年為內地培訓5—10個人,那么一年就有500—1000個人啦。他們到我們公司來培訓,我們也可以從他們身上來了解西部的情況嘛。曾蔭權司長也同意政府可以參與培訓的計劃。所以我回去會大力推動一下。”
能說說你為什么賺錢嗎?
“我剛開始我的事業的時候,賺錢是為了生存。現在我的目標不是賺錢,我覺得只要我的事業做得好,自然可以賺錢。最重要的是我可以做點事情,讓我感覺自己可以為國家、為社會、為事業作點貢獻。我的信念就是希望自己每一天都在進步。”
你的公司的標志是一只海鷗,有什么含義嗎?
“許多年前,我讀過一本書叫《天地一沙鷗》,內容是說一只沙鷗跟其它的沙鷗不一樣,它每天都在將自己的能力、速度推進,它感覺這樣才有滿足,才有生命的意義。它的同伴都笑它:你看,這個小瘋子,我們每天都在玩,在吃,多么輕松啊,為什么需要每天逼迫自己去練習?但是后來,它讓它的同類承認,在飛翔的過程中可以得到滿足感。這本書對我有很大的啟發,所以過去的30年里,我都是沿著這樣的目標做事,無論是為自己做事也好,為社會做事也好,我要求自己盡力去做。我看見自己在發展,就有很大的滿足感了。”
有多大把握你才敢投資?
“十幾年前,我來上海投資,許多人笑我說:羅康瑞你是個瘋子啊,上海搬到香港住的人都不愿意回去投資,你為什么去投資?上海人太精明啦。但我相信上海的歷史、地理都決定它必定是個國際大都會。”
你認為成功跟運氣有關系嗎?
“這要看你成功的層次到哪里了。比如說你只要一點點的成功,只是想生活比較好,還是努力最重要;但是你想做一個大事業,那眼光跟運氣很重要。”
周亦卿:做好本分終生管用
職位:其士集團主席
你怎樣看內地和香港的賺錢機會?
“香港目前講是泡沫經濟,整體上不是太好。而內地目前在泡沫方面一般都沒有投資,都是在做實業方面。而且內地幅員大,資源豐富,賺錢的機會要比香港多。”
要多大把握你才會做?
“各方面的因素我都會考慮到。尤其是最重要的一兩個因素,都考慮過了,這樣才會決定投資。”
你為什么賺錢?
“這不是賺錢不賺錢的問題。人活著,總得做點事情,而且不論你進入哪一行,都應該做成功。如果你做科學家,搞科研,那你就要有發明有成果才算成功。那么既然你入了商業這一行,就只有賺了錢才說明成功。這是很自然的事情。我賺錢并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才干。
“我經常跟年輕人講,不要把錢看得太大,在你做一件事情之前,應該想著怎樣把事情做成功,而不要老計算可以賺多少錢。人生短暫,你賺多少錢,不都得留在世上?而怎樣用錢,才反應出你的道德水準和文化修養。
“我覺得一個人活在世上,只要餓不死,簡簡單單也可以過日子,看你怎么要求。年輕人說你找不到工作,就降低一下嘛,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我跟我兒子也是這么說,我說現在把你培養這么大,在外邊留學學有所成,回來了,你說:我找不到事情,我要餓死了。我就說:你該死!世界上哪有這種事,人家沒手沒腳的都餓不死,你有手有腳卻沒有飯吃?”
你的成功與運氣有關系嗎?
“有。成功與運氣的關系有多大,這很難說。但我覺得運氣也非常要緊。我這么大年紀,閱歷也不少了,假如運氣來的時候,你做錯的事情也會變對。運氣不來,你做對的事情也會錯。打個很簡單的比方,比如你要進一種貨,你交代秘書進100個,可是他錯打成1000個,這樣進貨就進多了。可等你進回來,它漲價了!這就是運氣。真有這樣的事情。
“不過我覺得對于年輕人,最基本的就是做你的本分。誠懇、勤勞、眼光要遠、胸懷要寬、助人、律己,這才是最要緊的。當然沒有錢你沒辦法吃飯,沒辦法生活,但是錢不是最要緊的,你做成了事情自然會有錢。
“如果有時間,我很愿意教你們年輕人做人的道理。我年紀大了,沒什么可教的,平時和年輕人在一起,就教他們要守本分。這個才是長期的,你只要把人的本分做好了,終生管用。”
唐英年:風險大賺得多
職位:半島針織有限公司主席
“在200年前的美國,就有一個口號:GO WEST,YOUNG MAN。和我們現在的西部開發很相似。現在西部的賺錢機會應該是不錯的,因為剛剛發展嘛。
“與香港相比,內地的賺錢機會比較多,而且賺錢也比較多。當然風險也很大,因為賺錢的時間可能長一點。”
內地投資的熱點是什么?
“內地投資的熱點,我想還是利用本地的天然資源的那些項目。20年前我們在新疆的烏魯木齊投資了一個天山毛紡廠,20年來效益總的來說不錯,股票已經上市了。”
當時為什么想到來內地投資?
“一般來講,投資當然是有幾個目的,第一是為了賺錢,第二是希望可以幫助某一個地方,為它的建設作一些貢獻。我投資的時候,香港還是英國的殖民地,可以回到主家來投資,而且賺錢,那當然是非常好了。”
你賺錢為了什么?
“我不缺乏這種安全感。我覺得賺錢是一種樂趣,另一方面,它也是一張成績表。一家公司一家企業你管理得好不好,最后還是看你賺不賺錢嘛,這是一個指標。而且我賺錢也是要跟當地的政府雙方有利的,不是說只想把整個地方的血汗錢都賺過來了。你賺錢,也要對當地政府有所貢獻。”
你的成功與運氣有關系嗎?
“當然了。我想每個人的成功都有一點運氣的。”
運氣占多少?
“一半吧。天時、地利、人和,都是運氣。當然成功需要勤奮,需要眼光,各方面都需要,也需要運氣。”
怎樣評價你的商業眼光?
“眼光要準啦。在1978年,我第一個投資項目到內地,那就是眼光嘛。因為內地改革開放剛剛開始,20年前投資內地,人是不多的。”
內地的投資環境你滿意嗎?
“中國是一個發展很快的國家,現在正在一步一步地跟國際規范接軌,我想這得有一個過程的。我也不期望、也不相信可以一步登天。所以現在雖然各方面還不完善,但是我們看到方向還是對的,從長遠來講,可以達到國際標準。”
曾智雄:只要是人才就該用
職位:金利來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怎么看賺錢的機會?
“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個人和我們集團都感覺在內地發展,賺錢的機會比香港多。就香港的競爭力來講,雖然它在轉型,但是香港的好多東西挺貴的,內需的要求沒有內地這么大。而且內地人對品牌的認識也越來越強,所以從我們集團的零售角度來講,國內的市場很大,賺錢機會也比香港多。
“從我們另外一個方面‘商業文化’來講,也是在內地的機會比較多。從房地產的情況來看,香港的地產情況大家都知道了,保持平穩已經很不錯,現在是越做越難了。但是內地在這方面的投資毛利率比較高,比香港高。
“現在內地進行房改,很多國外投資者過來,在不同的角度都有需求。我們的商業網絡就是傳統房地產利用高科技增值的一個服務,這個在內地的商機也比較多。”
在西部有投資嗎?
“全中國都有我們的店,但是西部我們沒有投資。我們正在考察是不是能找到合適的項目來投資商業網絡。我們把傳統的房地產投資加上高科技的應用,變成一個商業網絡整體的概念,其實西部最需要這個東西。”
父親(曾憲梓)給你掙了一份家業,你可以不用去拼命的賺錢了,現在是為了什么去賺錢?
“每個人追求的人生目的都不同。有的人選擇什么都不用干,整天都在玩;有的人選擇當一個藝術家;而我,雖然選擇了經商,但我希望別人不要把我們看做是商人,我希望我們是企業家,因為企業家和商人完全不一樣。商人講的難聽一點就是惟利是圖,做生意就是賺錢,賺完了怎么花,再怎么賺更多的錢,反正就是以錢為主。而企業家的眼光是比較長遠的。怎么樣把我爸爸艱苦奮斗創立出的這個企業發揚光大,這個企業怎么做好,怎么發展,怎么建立一個公司的企業文化,這是我們作為管理層要考慮的事情。等我們不在的時候,不管是我的兒子也好,不是我的兒子也好,只要進到這個公司里面,都會按這個公司的企業文化去繼續發展,我所希望看到的地方,也是一個企業家和商人不同的地方。”
成功跟運氣、出身有關系嗎?
“肯定是有了。比如說,我爸爸是很忙的,根本沒有時間來教我,但是他做出來的東西給我們看到,我們自然就學到了。要不是這樣,我的思想、觀念肯定和現在不一樣。我可能根本不想做個大企業家,而是想當一個花花公子。”中國常說的一句話是“富不過三代”,怎么看?
“‘富不過三代’,為什么會有這句話?就是因為中國人傳統的思想就認為,家族的就是家族的。”
“從一個家族的角度來講都是希望這個家族能發揚光大。問題是每個人的個性肯定都不同的。要是我們的后代很愿意來發展我們這個企業的文化,那他自然就來了,要是他根本對這個不感興趣,盡可以去做藝術家什么的好了。集團的股東還是家族的,管理人員可能是家族成員,但也可能不是。有人認為家族人不應該在家族企業里工作,應該另請專家,家族的成員就不可能是專家嗎?對一個企業來講,只要是人才,就應該用。
“家族的觀念是一代一代傳一代,在我心中,希望控股權還是傳下去。”
在你的高層管理人才中,本地人才多嗎?
“管理人員都是香港的,因為我們現在做的是比較新的概念,內地暫時還沒有這樣的人才。就是香港的人才,我們也要培訓,所以我們會盡量培養內地人才。雖然內地的工資比較便宜,但是只要他是人才,你就應該一視同仁。生意是靠整體合作去創造財富,為一點點工資去計較,每一個人心里會感到不平衡。在我們企業文化里,不分國籍,沒有歧視,只看你的個人能力,看你的思想觀念和技巧是否能做好。做不好的話,我們公司還會盡量找其他機會來適合你的個性和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