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窮爸爸》系列書,給沉寂多時的書市吹入一股強勁的夏風。據廣州購市中心辦公室主任劉國強介紹,該書推出幾個月,今天河一間店已經售出4000余冊,目前銷售勢頭遠超過炒作多時的《學習的革命》。
(王音)圖/陳國
檀盛
不知是誰將文化產業定為最后的暴利行業之一。這個說法的憑據我們不知道,但文化產業普遍缺乏商戰手段,它是最后的處女市場之一卻是顯然的。
一批最有文化底蘊的人,卻長時間不知道怎么賣文化。大學教授寫的書,市場終端的發行卻在文盲手里。有人曾經開過這樣的玩笑:本科生當報紙的采編,高中生搞發行,小學生當報販。這種倒金字塔的結構當然和我們文化的歷史傳統有關。幾千年里什么文化內容都可以發現,唯獨沒有營銷文化。
現在在其他市場經濟成熟的行業,像家電、飲料等,市場進入的壁壘已很高,商戰的做法已透明,不會再產生什么機會。博士、碩士、留美、留歐,大批人才加入了這些行業的營銷隊伍,高營銷成本、高風險,精彩的手段,一些典型的個案有了模本的意義。
從經濟學上說,“賣”什么僅就“賣”而言是一樣的,只是商品不同而已。既然文化產業是處女產業,自然有人要進入,既然知識經濟是文化經濟,文化人愛上市場以后,會比商人更商人。于是終于有人將“品牌營銷”帶入了文化產業,對原先的自然格局,半自然格局造成沖擊。同樣一本書、一個概念,選擇對了“商品”,有沒有營銷是不一樣的。不斷有人在這個行業創造奇跡,半原始狀態的文化領域已經和正在誕生“傳奇”。
前有《學習的革命》而出的科利華,現有《富爸爸、窮爸爸》而成的“財商”公司。且不說后面這本書比前面那本書更“普羅化”、“大眾化”,單是“全民皆商”的背景下,“財商”揭示“教你掙錢”理念會產生多少商業機會也不言而喻。
在其他行業,商品常常遇到“克隆”,“造緞”,在文化產業自然也會遇到“模價”、“盜版”,任何一個產業,“一招鮮,吃遍天”的情形都不會長久,因為“競爭”時代來臨了。從上個世紀末的幾年開始,許多不同的人才紛紛進入如出版、發行之類的文化領域,目前,主流文化行業,市場的競爭層次已經不低。雖然相對而言,這個行業還有許多機會,但“市場”終有一天會拋棄了它自己產生的“神話”。注意力的轉移速度增快,泡沫就會幻滅,但真正的文化英雄總會沖浪而出。